祁門紅茶的產地 不得不說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4-10-09 點擊:51
祁門紅茶是紅茶類代表性茶葉,可以說是上等的佳品,紅茶的香味馥郁持久,似花、似果又似蜜的香氣,有著獨特的味道。那么祁門紅茶的產地在哪里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祁門紅茶的產地 不得不說的故事
祁門紅茶于光緒年間(1875年)創制于安徽省祁門縣,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年的歷史,素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源遠流長。可以說,當時全世界凡飲用紅茶的,對祁門紅茶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當時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有“群芳最”“紅茶皇后”等美譽;它在世界范圍內廣受推崇,日本人稱之為“玫瑰”,英國人稱之為“祁門香”;它暢銷于英國、美國、法國、丹麥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成就其世界關注的認知地位。
祁門紅茶因祁門縣名而得名,自1875年問世后,因其濃郁奇妙,馥郁持久,似花、似果又似蜜的香氣獨特品質(即“祁門香”,國際茶葉界唯一以地域名命名的茶葉香氣),成為紅茶中的極品,迅速蜚聲海內外。一直是我國茶葉出口主導產品,為國家創匯做了很大貢獻。與很多知名產品一樣,其產地之爭也隨之而來。
一、祁門紅茶歷史脈落清晰
史料記載祁門紅茶創制于1875年,其創制人為胡元龍、余干臣。
一據1916年《農商公報》第二期記載:“安徽改制紅茶,實肇始于胡元龍(又名胡仰儒)。胡元龍為祁門南鄉之貴溪人,于清咸豐年間,即在貴溪開辟荒山五千余畝,興植茶樹。光緒元二年(1875-1876年)間因綠茶銷場不旺,特考察制造紅茶之法,首先籌集資金六萬元,建設日順茶廠,改制紅茶。親往各鄉教導園戶,至今40余年,孜孜不倦”。 二說黟縣人余干臣自福建罷官歸來,目睹紅茶暢銷多利,到至德具(今東至具)堯渡街設茶號,仿“閩紅” 制法,試制紅茶成功。次年 (1876年)又到祁門歷口設茶莊,由于祁門茶葉特性十分適宜制作高品質的紅茶,所以二人均獲成功,舉世聞名的“祁紅”由此誕生。胡元龍、余干臣兩人也因此被視為祁紅創始人。
二、祁門紅茶產地的多樣化辨析
祁紅一經問世,其獨特的高品質迅速為海內外茶商所青睞,特別是1915年祁門紅茶獲巴拿馬金獎后更是引起熱捧,與祁門相連區域江西浮梁、安徽至德等地茶商將當地制作的紅茶以祁門紅茶名稱對外銷售,歷史上也確曾有生產祁門紅茶記載。同時,因余干臣在至德試制紅茶,被誤認為至德紅茶即為祁門紅茶,這是產地擴大化的由來。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不準確的或故意混淆,因在至德試制時不可能命名為“祁門紅茶”, 何況至德與祁門歷史上地域無重合,只有在祁門縣生產才會有祁紅稱謂,更何況最早的祁門紅茶有“祁門烏龍”、“赤山烏龍”等多種叫法。
事實證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茶葉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地域的差異(特定地域環境下孕育的特殊商品)導致茶葉品質的不同。自建國以來,國家為了規范祁門紅茶出口,保證祁門紅茶出口品質。
一是將歷史上加塞進來的紅茶產區,都作了規定。如江西的浮、鄱、樂三縣所產的紅茶名為“浮紅”。1959年起,祁門縣之外的安徽各產茶縣所產紅茶在收購中定名為“池紅”, 并將祁門縣境內安凌鎮(秋浦河流域)的紅茶一并歸入池紅區域。
二是實行兩套標準樣,將祁門縣內產紅茶收購執行部頒“祁紅”標準樣,而其他縣產紅茶收購執行省管“池紅”標準樣。
三是出口貨號有區分,祁門縣產的紅茶,多為原箱出口,貨號以“11”開頭;而安徽其他縣所產紅茶,經拼配后以“安徽紅茶”(也稱池紅)出口,貨號以“12”開頭。由此,祁門紅茶產地重又回歸祁門境內閶江流域
以上就是對祁門紅茶的介紹,產于安徽省祁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