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茶要有量!沒有電子稱時,如何把握各種茶的投茶量?
發布時間:2024-09-27 點擊:48
相信很多剛接觸茶的朋友,最頭痛的莫過于投茶量的確定了吧。到底應該放多少茶葉才合適呢?茶葉過多會影響養生效果,而過少的投茶量又影響品茗的效果。一般常用的茶水比例是1:50,烏龍茶、緊壓茶除外,會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事實上正確把握投茶量是個技術活,但往往受條件限制,很難精確估算數值,這時我們不妨試一下用蓋碗按體積投茶的方法來計算投茶量。
不同茶類因其原料和制作工藝不同,有的茶葉內含物質浸出速度快、析出物質多,有的茶葉內含物質浸出速度慢、析出物質少,這就使得沖泡不同的茶類投茶量也不同。
綠茶
綠茶是以幼嫩芽葉制作而成,茶葉較為鮮嫩,經過揉捻,浸出物出來得快,投茶量剛好鋪滿蓋碗的底部即可。不過切記不能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水溫也不能太高,否則茶湯易變苦變澀。
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與綠茶相似,差不多也是鋪滿蓋碗底部,不過可以比綠茶稍多一點。葉片大的紅茶可比葉片小的投茶量適當增多一些,如果是較碎的紅茶,浸出速度很快,不管耐泡與否,投茶量都要將近減半。
烏龍茶
條形烏龍的投茶量差不多占蓋碗的1/5到1/3,球形烏龍則蓋過蓋碗底部就可以了。
緊壓茶
緊壓茶的投茶量,占蓋碗容量的1/5即可。不過應遵循“三年以下開蓋泡,三年以上扣蓋泡”的原則,因為時間短的緊壓茶像慢得樂·布朗時光一樣,發酵度不高,蓋上蓋子會把茶湯悶壞。水溫也不能太燙,得掌握好出湯時間,這樣才能嘗到它的鮮爽與生津回甘的真味。而茶菁相對粗老且時間較長的緊壓茶,由于后期自我發酵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投茶多了會使得茶湯濃厚苦澀,投茶少了會使得茶湯清淡沒有滋味。過高的水溫會破壞茶葉成分,同樣過低的水溫又泡不出茶的營養。一般經過發酵的茶會比沒經過發酵的投茶量少一些,因為茶葉發酵后,一部分原本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會轉化為其他的可溶水物質。
有人喜歡滋味淡一些,有人喜歡滋味濃一些,有人喜歡滋味剛剛好,所以投茶量不僅要根據茶類的不同來決定,個人口味的喜好也是決定投茶量的一個因素。這就需要在長期的飲茶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摸索了。幾經"修煉",你一定會拿捏一份最適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沖泡出“適口為珍”的茶湯。恰當的沖泡手法,方可泡出好喝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