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與健康:第五章,普洱茶與腫瘤(三)
發布時間:2024-09-12 點擊:127
普洱茶具有明顯的抗癌作用。云南省昆明天然藥物研究所經過十多年的研究,發現云南綠茶和紅茶可殺傷癌細胞。梁明達胡美英教授用細胞培養及電子顯微鏡方法,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進行了十多年的研究,發現普洱茶殺癌細胞的作用最為強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濃度即有明顯作用。癌癥患者長期飲用普洱茶后,癌細胞多邊形收縮變圓,偽足縮量減少,失去貼附及游走能力,甚至脫落浮起丟失;殘留者也變小變圓濃縮,核仁固縮,染色質凝結或消失,核仁及漿內出現空泡,核仁固縮或碎裂消失,染色體痙縮或相互凝結,核糖體減少,線粒體及內質綱擴張;rna合成減少,核分裂停止。這些變化證明,癌細胞在普洱茶的藥理作用下,由變性趨向死亡。
茶葉防癌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研究”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重點項目。在進行人體試驗前,該項目組花了13年時間提取、篩選茶葉有效成分并完成了動物試驗。據介紹,1997年以來,共有216名志愿者分別參與口腔粘膜損傷和吸煙誘導氧化損傷的人群試驗。為了保證數據準確,研究人員對各組人員的飲食、勞動強度、年齡、性別等因素進行了全程控制。試驗表明,飲茶者中38%的口腔白斑縮小,不飲茶者83%沒有變化。此外,飲茶對吸煙誘導的氧化損傷有明顯抑制作用。項目負責人、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研究員韓馳說,茶葉中的茶多酚、茶色素和兒茶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能抑制體內癌癥基因表達,有阻斷癌細胞增殖的作用。經過17年的茶葉防癌有效作用機理研究和近年的人群預防干預試驗,他們發現普洱茶、烏龍茶、綠茶中的多種成分有預防口腔癌、肺癌等多發性惡性腫瘤的作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前所長張均田指出,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為茶葉防癌作用機理提供人群研究直接證據,標志著世界茶葉主產國中國的茶葉防癌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張均田說,最突出的成果是茶葉對抑制口腔癌前期病變——口腔粘膜白斑的顯著作用。茶是中國人的傳統日常飲料,這項研究的重大進展無疑為十多億中國人和眾多海外飲茶人士帶來福音。
我國腫瘤學專家吳永芳教授應用茶色素治療癌癥病人103例,通過對多種組織類型腫瘤的治療總結,證實襲色可降低晚期腫蜜病人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白細胞,增強病人的免疫能,改善生活質量。茶色素單用可穩定病情,與化療并用可提高療效,無任何毒副作用。癌癥病人都存在微循環障礙,主要表現為血液的高粘血癥,茶色素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調整紅細胞聚集性與血小板黏附聚集性,降低血漿與全血黏度,可抗凝,促進纖維蛋白溶解,從而可改善微循環,保障組織血液與氧的正常供應,提高整體免疫力與組織代謝水平,減少癌栓形成與向遠處轉移。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致力于尋找高效低毒、高效無毒的抗普洱癌藥。茶色素的抗癌抑癌作用的被發現,為這個夢寐以求的目標茶展示了曙光。茶色素已成為國際上推崇的“綠色藥物”,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重視。
據《中國醫藥報》1989年8月10日第1版上的報道,江蘇腫瘤研究所經實驗后證明,飲茶可降低煙酒致癌的毒性反應,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用茶葉水提煉制成的片劑,給予放射治療反應的腫瘤患者口服,顯著減輕了放射治療引起的嘔吐、食欲不振、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長期飲累還可起到物止因吸煙攝入體內的苯并芘等多環芳香烴致癌化學物質的致癌作用枋上食物中的亞確胺前體在胃內形成亞硝胺曲毒素的致癌作用,廣西腫瘤研究所發現,茶對黃曲霉毒素引起的動物肝癌,有抑制其發展的作用。
科學研究確認,茶葉中的有機抗癌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堿、維生素e等茶葉中的無機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鉬、錳、鍺等。有不少的中、日科學家認為,茶多酚中的心系素抗癌效果最佳。普洱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降解、絡合產物都含有重要的抗癌防癌成分。研究還發現普洱茶具有抗突變的作用,也就是防癌功效中的有效成分是茶多酚中的b組化學成分。
本文節選自《普洱茶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