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微波殺菌與茶葉衛生
發布時間:2024-09-04 點擊:73
隨著當今世界飲用烏龍茶的人數激增,烏龍茶價格節節走高,,現己成為國際交流的一張名片,中國烏龍茶故鄉——閩南安溪縣茶產業也呈長盛不衰之勢。茶行業呈現向大型化、產業集群化發展的趨勢。筆者從對中小企業的考察中發現了一些問題。鮮葉從茶樹上采摘下來要經過初制工藝程序,烏龍茶的初制工藝程序分十道工序:①攤青②曬青③搖青④炒青⑤揉捻⑥初烘⑦包揉⑧復烘⑨復包揉⑩烘干。初制后的產品稱為毛茶,其品質特征己基本形成,本可供人們飲用。不少具有一定加工規模的茶廠,都實行精制流水線作業,其工藝流程分九道工序:⑴投料⑵篩分⑶風選⑷揀剔⑸打堆⑹烘焙⑺攤涼⑻勻堆⑼裝箱。筆者走過無數的茶店,看到的都是毛茶經茶工手工揀剔掉茶梗、茶樸、茶籽、茶片、扁條、死紅條,并除去非茶類夾雜物砂子、小石塊、零碎金屬絲、竹木紙片、毛發等,各家茶店的凈度標準有區別。當達到自定的凈度標準后,有一些中小茶店有經過再烘程序,再包裝給顧客,而大部份的中小茶店均是直接包裝給顧客,這手工揀剔過往程中難免發生有關茶葉含菌超標的食品問題,本文的低溫微波殺菌茶葉理論是針對這一些中小茶店而言。
在這種包裝下的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等在常溫下繁殖很快,雖使用筆者于1998年提出的冰箱保鮮茶葉理論來指導,但現在有好多茶農做的毛茶含水量均超高。當時茶葉產品還未歸入食品法管理的范疇,現在中小茶店均備有冰箱保鮮茶葉,但并不能根除細菌的滋生。而現在有好多顧客群只注重鮮生,而不注重衛生,認為茶葉不存在衛生問題。有些講衛生的顧客泡茶時先用100·c的水進行沖泡消毒,然后倒掉第一泡茶水,以此來追求衛生效果;有的甚至在第一泡浸了幾十秒后,才將第一泡茶湯倒掉。這樣做雖說可洗去茶中不干凈的雜物如茶灰等,也可稱經過高溫100·c殺菌消毒了。但是,從茶本身的營養價值來看,第一泡茶湯中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有效成份,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也將在這道消毒后大量喪失,既降低了飲茶的功效,同時也大幅度減弱茶葉的香醇美味。
根據有關實驗,茶的香味和有益人體成份的成份在第一泡后3秒即開始浸出,若超過3秒倒掉茶水,茶中的上述有效成份就會大量喪失。而100·c水溫下3秒內是否能有效滅菌呢?怎樣才能享用美味的好茶?又能適應現代社會的大眾衛生習慣?喝到一杯放心茶、健康茶,是每一個愛茶人的心愿。
在工業生產中,畢竟還有許多東西和茶一樣是不能在高溫下進行殺菌除水處理的,如人參、鹿茸等高檔中草藥,毛茶或半成品茶,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其干燥處理必須在低于100·c或室溫條件下進行。為了不使茶水出現紅水茶湯的茶產品,最好溫度低些。眾所周知,氣壓降低,水的沸度也降低,如在一個大氣壓(101.3kpa)下,水的沸點是100·c,而在0.073大氣壓(7.37kpa)下,水的沸點是40·c。現采用微波真空加熱是真空下微波與茶葉直接發生作用,使其內外同時被加熱低溫脫水,無須通過對流或傳導來傳遞熱量,所以效率高、速度高、質量高。法國國際微波公司制造的微波干燥機(2450mhz、48kw)加工速溶桔粉,產品不僅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其衛生的口碑及維生素的保留遠高于噴霧干燥。
一般而言,電磁場殺菌是指104┄1011hz頻率段的電磁場,電磁場在殺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非熱因素成為細菌致死的主導因素,打破常規加熱殺菌的格局,細菌欲生存而需抗爭的對象改為電磁力。㈠細胞是生命中最基本的生命單元,在細胞學中,細胞膜是研究最多的部份;每一個細胞內外都存在一定的電位差,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膜內外的電位達到一定的值(e>eo,h>ho)時,細胞膜就發生不可修復的破裂,這種現象稱為電穿孔;同時,由于電磁場是變化的,在極短的時間內,電磁場的頻率、強度都會發生極大的變化,在細胞膜上產生振蕩效應能使細胞破裂,這種破裂導致結構紊亂,從而達到殺死細胞的目的,進而殺死細菌。㈡變化電磁場的介電阻斷性對茶葉中的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外加電磁場的作用下,茶葉空間的帶電料子將產生高速運動,撞擊分子,使分子分解,產生陰、陽離子,同時,電解質電解出陰、陽離子。這些陰、陽離子在強電磁場的作用極為活躍,穿過本來就已提高通透性的細胞膜,與微生物內生命物質如蛋白質、rna作用,因而阻斷了細胞內正常生化反應和新陳代謝的進行。另外,電磁場能夠使水分子的氫氧鍵斷裂,在水中生成過量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過氧化氫及自由介子,而過氧化氫有強烈的氧化作用,這一點要在實際應用中特別注意,作用于生物分子,會破壞dna,導致細胞滅亡,這也稱為電離作用。以上這兩種作用的聯合構成了殺死細菌體的主要因素。
低溫微波殺菌包裝茶葉理論的優點:1、時間短,速度快。2、低溫殺菌,保持茶葉成份。3、節約能源。4、殺菌徹底。
從理論上來說,微波殺菌在我國從70年起就有人開始研究,但實際應用還只局限在某些冷熱食品和水果類、中藥材等。筆者從2002年開始投入于《茶與微波》的課題,至今也只做過實驗室微波的實驗,還沒找到合適的廠家配合推廣。通過實驗數據可知,在沒有無菌的實驗室,數據是空洞的,通過十個樣品的殺菌效果看,殺菌是有效的,但不能100%滅殺細菌,如原始茶樣含菌量多,存活的菌也多。殺菌率與微波的功率與持續時間及溫度有關,茶樣剛經微波殺菌后其含菌量都會有效下降,但未被殺滅的微生物在條件適宜時(如溫度高、水分多時)便會大量繁殖。要盡量避免再分包裝環節的二次污染,迅速放入冰箱保鮮,以筆者的冰箱保鮮茶葉理論做為補充。以后,筆者將進一步的研究無菌車間理論,并為以后的課題《無菌車間的形成----必走的茶葉生產之路》,打下一定的基礎。
筆者受父親呂奕強思想的影響很大,自幼便認真學習父親呂奕強的為人之道,處世哲學。父親畢業于福建農學院,任職于泉州市農業學校,一生關注農業及農民的生活狀態,常對筆者說:只有農民富,國家才會真富。筆者后來常年奔走鄉鎮,于1983年新建店面216平方米,搞茶葉科技研究。1997年7月1日,又在泉州市學府路頂埔1號呂字號,獨資創辦成立了泉州市呂字號茶葉研究室,至今己先后投入研究經費近50萬。研究的課題己發表的有《冰箱保鮮茶葉理論》、《茶葉的等級及包裝符號和顏色》,未交流發表己有成果的課題有《合適的揀枝整形溫度及濕度》、《經濟的冰箱保鮮溫度》、《低溫微波殺菌與茶葉衛生》、《無菌車間的形成--必走的茶葉生產之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