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總鐵觀音的所有區別介紹
發布時間:2024-08-29 點擊:81
優質鐵觀音茶條卷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鮮潤,砂綠顯,紅點明,葉表帶白霜,這是優質鐵觀音的重要特征之一。
百姓鐵觀音網茶葉專家介紹說:鐵觀音湯色金黃,濃艷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綢面光澤。泡飲茶湯醇厚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生產出優質的鐵觀音茶必須具備:①純種鐵觀音品種茶樹;②茶樹生長在良好的土壤、氣候環境中,并得到精心培育;③精湛的采制技術。三者缺一不可。
最近記者在走訪安溪茶都的商家時,在百姓鐵觀音產區了解到,最新鐵觀音工藝克分為正炒(飽青)、消青、回青、拖補(拖青)四種:
1、正炒茶:采青后第二天中午11-12點炒青,毛茶條形圓結,色澤烏綠潤,香氣高強,帶蘭花香,滋味醇和但帶微澀,音韻明,湯色金黃。
2、回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15-18點炒青,毛茶條形緊結,色澤綠潤,香氣高強,滋味醇正,音韻明,帶花生仁味及酸甜味,但滋味淡些,湯色金綠黃。
3、拔(消)青制法:采青后第二天22-24點炒青,毛茶條形較緊結,色澤墨綠,香高,較醇正和有音韻,帶酸甜味,湯黃色或深金黃。
4、拖青制法:采青后第三天6-10點炒青,毛茶外形緊略不沉重結,色澤暗綠,香氣尚高,不夠純正,音韻輕,滋味醇和帶有較強酸餿味,久浸則茶湯轉橙黃色,葉底硬挺暗綠。
其中最接近傳統工藝的是正炒,最常見的是拖補。
正炒做法:正炒做法基本按傳統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多搖青少攤涼讓茶葉充分完成走水過程,并及時下鍋殺青,所以稱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傳統鐵觀音的特征,干茶砂綠色明顯,因走水充分湯色黃綠、明亮、透白;湯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濃郁,觀音韻明顯,回味甘甜,口齒留香;葉底色黃綠,有光澤,底片柔軟;安溪茶農自己留著喝的也多數都是這種工藝茶。因此正炒鐵觀音適合有一定茶齡的茶客,也適合斗茶。正炒做法是多搖少攤,搖青時間長攤涼靜置時間短,通常稱走水。第一次搖青一般2-3分鐘,第二次搖5-10分鐘,第三次搖青要適當掌握。小則5-10分鐘,多則20-60分鐘。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應按天氣及生產條件而變化。每次搖青之間,相隔是大約1個小時。而第三次搖青,要搖到茶青的青氣基本消失,花果幽香起。正炒做法的茶青,在搖青完成后,至殺青時間,一定不能超過次日的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