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才是正宗的福鼎白茶?|詳解福鼎白茶
發布時間:2024-08-24 點擊:61
福鼎白茶屬于六大茶類,是中國傳統名茶,著名白茶之一。現為中國馳名商標、中國世博十大名茶。原產于福建福鼎,古法曬白茶有6000多年的傳承,現代白茶制法已有1000余年歷史,當代白茶商品化生產始于1865年。
茶界泰斗張天福在《福建茶史考》說:白茶由福鼎創制,當時銀針采自菜茶(福鼎或閩東北原生茶樹種)樹上鮮葉。福鼎大白茶品種原產于太姥山,古老茶名“綠雪芽”約在1857年加以繁殖后,于1865年開始以大白茶芽制成銀針,簡稱“大白”,對采自菜茶者則稱“土針”或“小白”。
福鼎白茶得名于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的品種特征,2001-2006年期間,福鼎公共品牌推廣時曾經用“福鼎大白茶”為通用名稱。因福鼎大白茶為國家審定茶樹品種,為區別茶樹品種與公共品牌推廣,以及準確定位商品特征,2017年3月,福鼎市人民政府受權福鼎市茶業協會,正式定名為‘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因其采摘標準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4種,除了福建省福鼎市行政轄區所管轄的范圍的茶葉叫作福鼎白茶外,其它產地產的通稱為福建白茶或白茶。
福鼎白茶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寫明:福建省福鼎市產區內種植的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采制的白茶通稱為福鼎白茶,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云6號、金觀音、水仙白則只能稱為福建白茶或白茶,不能使用“福鼎白茶”標識,否則會對消費者造成誤解甚至侵權。
2009年5月,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于批準對福鼎白茶、永安雞爪椒、煙臺海參、景陽雞、米倉山茶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公告》(2009年第32號):福鼎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福建省福鼎市現轄行政區域,福鼎白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福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福鼎白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福鼎白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福鼎白茶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商標持有人為福建省福鼎市茶業協會,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列明的福鼎白茶地標產品保護范圍如下圖所示:
福鼎白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范圍
福鼎白茶約占全國白茶總產量的50%,占福建白茶總產量的75%,2017年福鼎茶園面積21萬畝,白茶產量1.2萬噸。
那么問題來了:
其他福鼎以外的區域生產的白茶或其他茶樹采制的白茶,能不能叫福鼎白茶呢?
福鼎白茶當家品種:福鼎大白茶
福鼎白茶當家品種:福鼎大毫茶
如果,把福鼎白茶稱為一種茶的加工工藝名;
如果,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稱為一種特定的白茶的加工品種原料;
或者,把白茶的茶樹常見品種名作為茶名;
外地的白茶可以叫白茶,但必須加上產地作為前綴,因為福鼎白茶特指福鼎產區,否則,就會涉嫌商標侵權、或假冒!
通俗的說法,很多人會把白茶統稱為中國白茶、福建白茶或云南白茶。
雖然通俗,卻不嚴謹。
福鼎白茶傳統工藝制作——日光萎凋,陳興華攝
福鼎白茶的常見品種:
福鼎大白茶——最具代表性的品種
福鼎大白茶又名白毛茶,簡稱福大。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早生種。
產地與分布:原產于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柏柳村,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史。1985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gs13001-1985,俗稱“華茶1號”。
福鼎大毫茶——產量最大的白茶
福鼎大毫茶簡稱大毫,又名大號大白茶。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
產地與分布:原產于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汪家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1985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gs13002-1985,俗稱“華茶2號”。
早逢春——福建省審定的地方品種。
早逢春:無性系,小喬木型,中葉類,特早生種。
來源與分布:由福建省福鼎市茶業管理局于1966-1984年從福鼎市桐城鎮柯嶺村群體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等有引種,1985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閩審茶1985002。
歌樂茶——福鼎市選育的地方品種。
歌樂茶: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
來源與分布:原產于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歷史。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茶區。福建北部、浙江南部、安徽南部等茶區有引種。福鼎市茶業局從福鼎大白茶有性群體中單株選育而成,2011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閩審茶2011001。
福鼎菜茶——福鼎白茶始祖。
福鼎菜茶:俗稱“小白”或“土茶”。有性系,其繁殖主要用種子繁育茶樹苗,后代變異性強,這也是古代福鼎茶農種植茶樹普遍的方法。
茶葉專家張堂恒在《中國制茶工藝》載:嘉慶元年(1796年)福鼎茶農用福鼎菜茶的芽頭制白毫銀針。明確指出,福鼎茶農率先用采摘福鼎菜茶肥壯的芽頭制作銀針。
常見假冒福鼎白茶的品種
福安大白茶,又名高嶺大白茶。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早生種。
產地與分布:原產于福安市康厝鄉高山村020世紀70年代后主要分布于福建東部、北部茶區,皖、湘、鄂、黔、浙、贛、蘇、川等地有引種1985年通過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gs13003-1985,俗稱“華茶3號”。
政和大白茶,簡稱政大。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晚生種。
產地與分布:原產于政和縣鐵山鄉,已有100多年栽培史。主要分布于福建北部、東部茶區。20世紀60年代后,廣東、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省有引種。1985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gs13005-1985,簡稱“華茶5號”。
福云6號:無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特早生種。
來源與分布: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于1957-1971年從福鼎大白茶與云南大葉茶自然雜交后代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閩認茶1985012)。福建及廣西、浙江有較大面積栽培。湖南、江西、四川、貴州、安徽、江蘇、湖北等省有引種1987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編號gs13033-1987。
金牡丹:品比區代號2030無性系,灌木型,中葉類,早生種。
來源與分布: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1978-2002年以鐵觀音為母本,黃樓為父本,采用雜交育種法育成(閩審茶2003002),1990年以來,在福建北部、南部烏龍茶茶區示范種植,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一級優異種質。2010年通過全國茶樹品種鑒定委員會鑒定,編號國品鑒茶2010024。
福鼎白茶品質等級
福鼎白茶以原產于福鼎太姥山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而制成的白茶類產品的統稱。根據茶葉的采摘標準不同,主要分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根據制作與加工工藝的差異,主要分傳統工藝白茶、新工藝白茶及緊壓白茶。
依據采摘標準之分:
白毫銀針:白毫銀針也叫銀針白毫,是白茶中的極品。
原料為白茶的芽頭,因其成茶芽頭肥壯、身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如銀而得名。沖泡時茶色清亮杏黃,毫香濃顯,茶香甜長,入口甘馨鮮爽,沁人心脾。杯中葉芽豎立有致、豐潤怡然。
茶芽采摘必須是茶樹上早春長出的芽頭于芽葉初展時采下,剔除去魚葉鱗片,斷碎芽葉,只取完整白毫多之心芽。采制銀針以春茶的頭輪品質最佳,其頂芽肥壯,毫心特大。到三、四輪五后多系側芽,芽較小,到夏、秋茶芽更瘦小,難制高級茶。同時采摘銀針要選擇晴天,尤以風天最佳,晴天、氣溫高、濕度低,茶青容易干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摘。采時只在新梢上采下肥壯的單芽,這樣采摘的單芽肥壯重實,質量上乘。有的是采下一芽一、二葉,采回后再行“抽針”。
白牡丹:白牡丹是指一芽一、二葉為原料制成的白茶。
因其外形綠葉夾銀白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后綠葉拖著嫩芽,宛如蓓蕾初開而得名。品質特征:成品色澤灰綠色或暗綠,葉背白毫銀亮,綠而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稱。且由于長時間的萎凋,葉色漸變而呈“綠葉紅筋”,因而有“紅裝素裹”之譽,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并波紋隆起,葉緣微向葉背垂卷,芽葉連枝,葉片抱心型似花朵。內質毫香,味鮮醇,不帶青氣和苦澀味,湯色橙黃,清澈明亮,葉底淺灰,葉脈微紅。
高級白牡丹對鮮葉原料的要求十分嚴格,一般是一芽一葉初展,要求采得早,采得嫩,一般在清明前后開采。普通白牡丹的采摘標準:要求鮮葉原料嫩度適中,一般以采一芽二葉為主,兼采一芽三葉和幼嫩的對夾葉。白牡丹的原料茶最好在春季。夏茶較瘦,不宜采制。秋茶茶園管理得法,經之采制白牡丹品質也較高。
貢眉:傳統的貢眉是指用一芽二、三葉及小茶(菜茶)制成的白茶。
由于其外形較白茶瘦小,形似眉毛而得名。產品特征:毫顯而多,湯色橙黃或深黃,葉底勻整、柔軟、鮮亮,葉張主脈迎光透視時紅色,味醇爽,香鮮純。采一芽二、三葉,品質次于白牡丹。
菜茶的芽雖小,要求原料必須符合產品的規格,含有嫩芽、壯芽、鮮葉原料不能帶有對夾葉。
壽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采一芽四、五葉或無芽葉,可選擇白毫銀針抽針后的原料。
壽眉在福鼎民間當地方言稱為“粗茶婆”,由于高檔的白毫銀針以及白牡丹主要用于出口外銷,茶農、茶工把明前明后采摘白毫銀針、白牡丹之后的葉茶茶青按白茶工藝制作出的壽眉留著自己喝,或者在鄉間、縣城出售。
依據制作工藝茶藝之分:
傳統工藝白茶:福鼎白茶傳統工藝為日光萎凋或自然萎凋、不炒不揉。由于日光萎凋不僅耗時、耗力,還需較多的室外場所,故多數規模化企業多采用復式萎凋。
初制工藝流程主要有鮮葉、萎凋、堆積、干燥、揀剔,其中主要為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萎凋又分為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兩種。而精制工藝流程有:毛茶、揀剔(手揀)、正茶、勻堆、烘焙、裝箱。受氣溫影響,白茶制作技藝還分為正常氣候初制和不正常氣候初制,其中不正常氣候初制采用“八成干”萎凋、“六成干”萎凋和加溫萎凋等方法。
新工藝白茶:原料嫩度要求相對較低,一般采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駐芽二、三葉,單片等,原料要求與低檔的貢眉、壽眉相似。屬于外貿特種茶,新工藝白茶現在多數企業已棄用。
因新白茶制作工藝與之有所區別,雖內質類似傳統白茶低檔貢眉、壽眉的風味,但外形卷縮,略帶褶條,清香味濃,湯色橙紅,滋味甘和稍濃;葉底展開后可見其色澤青灰帶黃,筋脈帶紅;茶湯味似綠茶但無清香,又似紅茶而無酵感;其基本特征是濃醇清甘又有閩北烏的“馥郁”。
緊壓白茶:以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為原料,經整理、拼配、蒸壓定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產品。根據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緊壓白毫銀針、緊壓白牡丹、緊壓貢眉和緊壓壽眉四種產品,緊壓產品形狀有圓餅形、小沱狀、磚形、餅干形、小圓球形等多種。緊壓白茶圓餅現由大多數企業采用,為生產市場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