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黃片值得喝嗎?
發布時間:2024-08-20 點擊:67
1、普洱茶黃片值得喝嗎?
首先,要了解黃片到底是什么?一般來說,其他茶類的原料,是指一芽一葉、一芽二葉之類的,也就是很嫩的葉子。普洱茶卻有所例外,太嫩的葉片,反而有些滋味單薄,所謂黃片,說白了就是茶樹上的老葉子,因為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黃片”因此得名。
在普洱茶的炒制、揉捻、以及曬青的環節中,黃片會顯露出與嫩葉不同的特質。比如,經炒制后,難以卷曲;曬青后,葉片區別于一芽一葉、二葉較黃的特點;成品較一芽一葉、二葉的茶來說,香氣稍弱、口感更甜。
在以前,黃片可以說是商家,追求茶葉品級的次生產物。茶農在摘茶時,或多或少會帶上三四葉,于是很多商家,會在生產工序中,增加挑黃的步驟,黃片就是這么來的。
黃片的品質,和所選原料茶菁的品質是一致的,一般都是第三葉。只是其外形不佳,但并不意味品質不好。相反,老黃片由于葉片組織厚實,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耐泡見長。
黃片的口感,不苦不澀,香味獨特,而且不像嫩葉生茶那么傷胃,更容易讓許多不習慣喝茶的人接受。而用普洱茶工藝制成的黃片,在當年就非常好喝,同時也具有越陳越香醇的品質特征。
黃片的沖泡,可以稍增加一點投茶量,最關鍵的是,水一定要溫度高,泡的時間一定要夠,否則其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展現。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長時間,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摸索—下了。建議茶友們將黃片茶煮來喝,更加能體現黃片茶的香滑柔甜的特性。
2、想要了解普洱茶該從什么地方入手?
想要了解普洱茶,卻不知道怎么入手?從哪里開始了解?這是很多新人,剛接觸普洱茶時,都會遇到的問題。看似簡簡單單的茶,好像聽人說起來,都不是那么簡單,無從下手之余,難免會讓很多新手望而卻步。其實,了解一件新鮮事物,程序大致是相同的,普洱茶也不例外。
雖然說,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去到茶山了解,但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機緣。所以在初期,可以先了解普洱茶的基礎知識,起碼知道生茶、熟茶的區別;知道普洱茶,大致是一個怎樣的口感。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去盲目追逐,所謂的老茶、高端茶,以免影響之后自己對茶口感的判斷。
然后,便是親身去實踐,多喝茶。可以采用不同途徑,去嘗試不同的普洱茶,比如去茶店喝、參加活動獲得一些茶樣等。在這個過程中,也不要先急著去買茶。在品嘗各種茶的時候,也不要先入為主地詢問價格等,一切以喝為主。
與人交流時,也要把重心,放在品飲感受上,對比著喝。可以適當對照一些他人對普洱茶的評價,學習一些專業的術語、泡茶的方法等。這個過程,時間可能稍長一些。
在有一定認知之后,就可以深入了解,普洱茶各廠區,各山頭的特點、特色等,以此來感知,最適合自己的品飲體系。這個階段中,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適當買一些茶了,但也不要過于盲目,遇上覺得好喝的再買。
總之,喝茶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多嘗試、多感受,慢慢地就能初窺門徑了。
3、古茶樹的長壽現象與什么有關系?
云南的喬木大葉種茶樹,不管是野生型還是人工馴化型,都能存活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且至今仍顯露出勃勃生機。這個客觀事實告訴我們,這些古茶樹,起碼具備異種或多種,我們未知的抗病蟲害的“基因”。
如茶樹中,富含的礦物質錳mn(manganess),一般的茶葉含量在30mg/100g左右,比水果、蔬菜約高50倍。mn是植物多種酶的激活性劑,如丙酮酸脫羧酶、烯醇化酶、檸檬酸脫氫酶等。
茶樹缺mn,表現在“立枯病”,即葉子發黃,葉脈呈綠色,新梢頂端下垂,發展下去全枝萎蔫。而喬木大葉種茶葉錳mn含量比一般的茶葉要高,可達400~600mg/100g,遠高于其他茶系。
還有礦物質鋅zn(zinc),它也是茶樹必需的微量元素。鋅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如醇脫氫酶、6-p-葡萄糖脫氫酶和磷酸丙酮酸脫氫酶的輔基。同時磷酸二酯酶、碳酸酐酶、多肽酶等都是鋅金屬酶,這些酶有的可以促進呼吸作用,有的催化光合作用,有的促進葉綠素的形成。
植物缺鋅,會使色氨酸合成受阻,茶樹生長遲緩,葉數、葉面積、莖干等生長均矮小,出現小葉現象,且在成葉上出現花斑,稱為花葉病,根系也會發黑而枯死。
在喬木大葉種茶樹中,我們發現,鋅的含量竟高達3~6mg/100g,是其它茶系的茶葉無法比對的。這也可能是,云南喬木大葉種茶樹“長壽”的原因之一。
云南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也是古茶樹群,現存面積最大、最集中的區域。云南古茶樹的長壽現象,也與云南整體多元化的舒適生態環境有關。
目前,對于喬木大葉種茶樹的“長壽基因”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也不要小看了這種特殊“基因”,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它是什么?是—種、還是多種因素在起作用?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它內含有一種或多種,我們人類目前尚不清楚的物質。我們之所以沒有找到這種物質,一方面是受現代科技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出現的偏差,加之,我們以前對這一類物質研究重視程度不夠。
可是,一旦這些物質被我們發現并破譯,它的意義將是深遠的。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也將是巨大的。讓我們將視角轉向普洱茶,當用這些茶樹的芽、葉做出的普洱茶,無論你是成天接觸它,或者每天都在品飲它,甚至在研究它,它仍是我們人類“陌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