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的傳承與工藝
發布時間:2024-08-18 點擊:55
太姥山的綠雪芽茶樹是福鼎白茶的母株,它生長于山中巖壑幽谷,浸濡于氤氳云霧,汲天地之精華,成一枝之獨秀,歷經千數百年,鑄就福鼎白茶優秀品質。
福鼎白茶制作原料品種主要采用福鼎大白、福鼎大毫和菜茶。大白茶樹葉片呈橢圓形,葉色黃綠具光澤,葉肉略厚,嫩芽肥壯,芽頭密。大毫茶樹葉形近長橢圓,葉色濃綠具光澤,葉厚而質地柔軟,嫩芽梢粗壯長大,茸毛多而長。菜茶主要品種為歌樂茶,葉片呈水平著生,葉色深綠。葉質較厚脆,芽葉茸毛較多。
白茶山
福鼎白茶以上述3種良種制作。制品毫顯、色白,口感鮮醇、爽快、毫香顯露、伴有花香,湯色黃亮,滋味醇厚回甘。
在傳承古老自然的制茶法基礎上,福鼎白茶現代制作技術向科學、自然、優質發展,采用不炒不揉的傳統工藝,以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為主,體現自然、簡捷的特點。萎調以自然萎凋和復式萎凋兩種形式為主。
自然萎凋程序為:鮮葉、自然萎凋、揀剔、烘焙;復式萎凋程序為:鮮葉、復式萎凋、揀剔、烘焙。白茶制作因天氣因素分為在正常氣候下和不正常氣候下兩種不同的初制程序,不正常氣候下以“六成干”、“八成干”和加溫萎凋3種初制程序為主,同時在正常氣候制作工序基礎上加進攤涼、復焙等工序。
白茶微凋工藝
萎凋是白茶工藝技術的關鍵環節,通過萎凋,使茶芽自然緩慢變化,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葉中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影響萎凋的主要因素有:濕度、溫度、空氣的流通,溫度決定葉子水分蒸發和有機物的分解和多酚類的氧化反應,空氣流通加速水分蒸發,防止二氧化碳、氨氣的積聚引起毒害以及供給氧氣。
同時,也要防止因萎凋而使葉綠素完全破壞。對萎凋程度加以掌控,不能使制品變黃、酚類物質過度縮合,從而失去毫香。因此,白茶制作工藝要求技術性高,如果不能熟練掌握,將大大失去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