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關沱茶:沿著足跡 尋找他們的身影
發布時間:2025-04-24 點擊:9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下關沱茶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歷經110個春秋,當下關茶廠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走過70余年,我們怎能不尋根溯源?怎能不回首這段從茶馬古道上走來的歷史,感恩那些為下關沱茶、為滇茶默默付出過的“無名”英杰?1941年,一張康藏茶廠建立的紀念留影,深刻的記錄下了下關茶廠的前世。然而,這張古老的黑白照片中只留下了前輩們的音容笑貌,而我們卻無法將他們的名字一一鐫刻在今生的滇茶功績簿上。今天,就讓你我一起為他們正名!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茶馬古道上的重鎮下關,已經是云南最大的茶葉加工中心和茶葉集散地。為了改變散茶運銷過程中的諸多難題,大理巨商“永昌祥”商號在一種被稱之為“姑娘團茶”的形態的基礎上經過改進,創制成外圓內凹呈碗臼形的“砣茶”。“砣茶”的創制定型不僅解決了茶葉運輸途中運量有限和茶葉受損的問題。而且,茶葉經過特殊工藝加工,使“砣茶”具有一種特殊的內質。“砣茶”經昆明、昭通銷往四川、瀘州、宜賓、重慶等地,廣受當地百姓歡迎,于是有“沱江水,下關茶,香高味醇品質佳”在當地傳頌。“砣茶”也就逐漸轉變為了沱茶。下關沱茶的誕生,促進了茶馬古道南來北往的物資交流,下關也因出產沱茶而揚名海內外。
1941年3月22日,云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經理鄭鶴春寫給順寧實驗茶廠(今鳳慶茶廠)馮紹裘和云南中茶公司稽核員周庚昌的信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本公司為謀發展滇茶貿易,擴充藏銷市場,現與康藏商人各半合資25萬元(舊幣),于緬寧(今臨滄)地方籌設康藏茶廠,專制藏銷緊茶、磚茶,由弟與商股代表格桑委員澤仁分任經理、副理”。康藏茶廠的選址最初確定建在緬寧(今臨滄)。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籌備,鄭鶴春發現在緬寧建廠,運輸、制茶技工等方面問題較難解決,幾經協商,最終選擇在滇緬公路要沖和茶馬古道重鎮下關建廠。1941年5月,由蒙藏委員會和云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各出資15萬元合資建立的“康藏茶廠”正式成立。康藏茶廠就是下關茶廠的前身,主要為藏區生產緊茶和磚茶。
今生的輝煌得益于前世的積淀!從康藏茶廠到下關茶廠,再到如今的云南下關沱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這71年的路上,每一個嘔心付出的人都應該被我們銘記,他們的名字都應該被記錄在滇茶發展的史冊之上,請你我一起,為他們正名!
備注:康藏茶廠時期廠長:周庚昌(1941、3-1942、7),祈曾培(1942、8-1945、4),袁紀輝(1945、5-1945、12)
活動方式:如果您認知照片中的人物或掌握相關線索,請將信息提供給我們,我們將用滿懷感恩之情的茶品回饋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