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堅持傳統工藝或是出路
發布時間:2025-04-12 點擊:11
茶友們品味剛獲東莞第四屆華南杯斗茶大賽金獎鐵觀音。
銷量持續滑坡,禮品需求銳減,“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安溪鐵觀音正失去昔日的光彩。在有著民間“藏茶之都”稱謂的東莞,近兩年普洱茶、黑茶流行,鐵觀音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部分廠商不得不將經營重心轉向其它茶類。業內人士認為,堅持傳統制作工藝、減少蟲害及農殘問題,是實現鐵觀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遇冷:銷售額降到茶莊營業額的一半
“在東莞做鐵觀音生意八年多,今年是最冷清的一年,店面銷量降3成以上。”新近在東莞第四屆斗茶大賽斬獲青茶類金獎的余香美一點也高興不起來。臨近歲尾,店里尚有不少新茶積壓,如何趕在明年春茶上市前把存貨清空,是眼下的頭等大事。而去年這個時候,僅豪華包裝的鐵觀音茶禮就賣出1000多份,還供不應求。
“2007年普洱茶崩盤,隨后的兩年店里生意非常好。這兩年普洱茶又開始走熱,鐵觀音越來越賣不動。”余香美說,以秋茶為例,去年同期出貨量有5000多斤,今年還不到3000斤。她把鐵觀音生意滑坡的原因歸結于顧客對普洱茶的追捧,同時還有送禮需求的銳減,“往年中秋節、新年都是茶禮銷售高峰期,今年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
在佛山開茶莊的福建人高先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惑,“今年鐵觀音銷售額降到了茶莊營業額的一半,要靠兼賣其它茶類才能維持。”
出于對市場前景的憂慮,東莞的鐵觀音廠商不得不轉變經營思路。南都記者走訪市區及周邊的石美茶葉市場、陽光海岸茶文化城、華南茶葉市場發現,幾乎所有的鐵觀音茶莊都同時兼營普洱茶、紅茶等品種。余香美幾年前也開始代理云茶產業的普洱茶,今年店里普洱茶銷售額已超過鐵觀音。
篩分:體現優質鐵觀音價值
余香美是福建安溪人,家里有上千畝茶園。2005年來到東莞開店,一直在萬江石美茶葉市場做鐵觀音生意。四年前,她和老公注冊了韻氣好茶廠,自產自銷的鐵觀音終于有了品牌。但在她看來,由于鐵觀音加工過程中存在較多變數,產品口感、品級難以標準化,打造品牌非易事。多年來,她的店面還是以批發為主,“基本上都是做熟人、老鄉的生意。”
為了提升鐵觀音的附加值,余香美嘗試了不少辦法。除了按毛蟹、本山、觀音王等品類確定檔次外,還要結合春、夏、暑、秋、冬五個采摘時段,對每一批茶精心篩分,最終才確定價格。此次獲金獎的“粒粒香鐵觀音”,就是從總量50多斤的正秋寒露茶中一顆顆手工篩選出來,總共不到10斤。
“分級后,最高等級的鐵觀音可賣到2600元/斤,次一點的1500元/斤,剩下的800元/斤。”她說,這樣一來,優質鐵觀音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體現,也有助于在高端顧客群中建立口碑。這次斗茶大賽能獲金獎,靠的就是“選料到位”。
建議:出路仍在傳統制作工藝
“從產到銷,太多廠商做低檔貨,把鐵觀音市場做爛了。”高先生表示,現在安溪多數茶廠為了追求效率,采茶、殺青全部機械化,失去了傳統工藝支撐的鐵觀音“變了味”,價格越來越賤。高端玩家轉投普洱茶、紅茶的懷抱,對整個產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不過,我們也看到一些有實力的廠商開始在鐵觀音的品飲口感方面下功夫,在清香型鐵觀音的基礎上,深加工出更加適口、耐放的濃香型產品。這類鐵觀音目前在市場上的份額正在逐步加大。”高先生說。
東莞茶協會長盧樹勛表示,目前在東莞經營鐵觀音的茶莊約2000多家。作為快銷茶類,鐵觀音在東莞擁有一定數量的消費群體。但近幾年來隨著普洱茶、黑茶的盛行,加上紅茶、白茶對市場空間的擠壓,鐵觀音銷量滑坡明顯。未來,鐵觀音廠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是應堅持傳統制作工藝,精細篩分成品,另外也要設法從源頭上解決蟲害及農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