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癥從改善生活方式開始
發布時間:2025-04-12 點擊:30
有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新增癌癥患者近1100萬,每年有700多萬人被癌癥奪去生命,比死于艾滋病、瘧疾以及肺結核三者的總人數還要多。腫瘤是一種古老疾病,人類從有文字以來就有關于腫瘤的記載,但即使在20世紀初,腫瘤在世界各國仍然是少見病。直到上世紀50年代初,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中腫瘤仍只占第九位。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腫瘤已發展成為嚴重危害人們生命的常見病、多發病,同心腦血管病一起被稱為世界三大死神之一。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衛生部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城鎮人口的死因排列,惡性腫瘤已經超過了心腦血管疾病,升到了第一位,居城鎮死亡原因首位。我國每死亡5個人,即有1人死于癌癥。北京腫瘤防治研究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北京市每年新增癌癥患者2萬名,發病率為179/10萬,在每4個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全國每年用于癌癥診治的費用達數百億元。為什么癌癥發病率越來越高,癌癥能不能預防?
腫瘤高發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肖文華博士說,腫瘤發病率越來越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著密切關系。
一是遺傳因素。大量的研究證實,癌癥中有一少部分與遺傳有明確的關系,某一家族存在基因缺陷,在外界環境相同的情況下,該家族的人就比一般人患癌癥的幾率要高。比如,家中兩個以上女性長輩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女兒屬于高危人群。這并不是說父母有癌癥,就一定會遺傳給子女,內在的基因缺陷也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起作用的,如果能避免誘發癌癥的外界影響因素,完全可以避免癌癥的發生。
二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比如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久坐少動,精神過度緊張;經常食用一些油炸、熏制、高脂、高糖、高鹽及發霉變質的食物,飲酒、吸煙等,都是癌癥的誘發因素。
在飲食習慣方面,有一些人喜歡喝燙茶、燙粥,容易造成消化道的物理性燙傷,反復的損傷、修復,再損傷、再修復,就容易導致癌癥。過量飲用烈性酒,也容易導致消化道癌癥。酒精是蛋白質凝固劑,可以使食道、胃表面的細胞發生凝固,醫學上稱之為化學性燒傷。表皮細胞受傷后就要脫落,并產生新生細胞,這樣的頻繁更換,就容易產生癌細胞。人體細胞從產生到老化的過程是有規律的,如果打破這個規律,形成快速的無規則的新陳代謝,細胞無規則地大量增生,就容易發生突變而導致癌癥。
三是職業性原因,長期接觸有害物品如苯、甲醛等,容易導致癌癥,患白血病的比較多,也有實體瘤。接觸石棉者,容易患肺癌。環境污染對人的危害是明顯的,包括空氣污染、化學污染以及人們吃的水果、蔬菜、食物等殘留農藥的污染。
四是一些醫源性的因素,比如x線、放射線、放射性的藥物、免疫抑制劑等。
五是一些內源性的致病因素,比如內分泌紊亂、激素、減肥藥物等都會導致癌癥。
除上述因素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壽命的延長,現在人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老年人口不斷增加,癌癥多發于中老年人,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癌癥就顯得越來越突出。
預防癌癥應該從糾正不良生活方式入手
長期以來,“癌癥是不治之癥”的偏見,使人們在認識上陷入誤區,認為得癌主要由遺傳因素決定,無法預防,患者失去與疾病抗爭的勇氣,醫學研究也偏重于治療方面。大量的研究證實,遺傳基因不能單獨導致癌癥的發生,后天環境因素作用于機體存在的易感遺傳基因才是導致癌癥發生的關鍵因素。后天因素是可以避免、可以改變的,如果針對某個癌癥進行預防,阻斷那些明確的致癌因素,完全可以降低腫瘤的發病率。
1、改善飲食習慣。癌癥的發生,與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預防癌癥,也要從改善生活方式入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通過合理的生活飲食習慣預防癌癥的5條建議。①避免動物脂肪。②增加粗纖維。③減少肉食。④增加新鮮水果和蔬菜。⑤避免肥胖。對于預防常見癌癥具有重要意義。
2、盡量少接觸有害物質。如石棉、苯胺染料、苯等致癌物質、離子射線和大量的紫外線等。盡量不要染發或少染發,裝修房子要選擇環保材料,蔬菜水果在食用前要清洗殘留的農藥。
3、心態要平和,學會給自己減壓。理論上講人體無時無刻不在產生癌細胞,而人體免疫系統可對癌細胞加以識別和清除。精神過度緊張,心理壓力太大,或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