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紛紛話茶王
發布時間:2025-04-11 點擊:7
武夷巖茶歷史悠久,而大紅袍乃是武夷巖茶中之姣姣者,傳說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蔣叔南行記中有說到武夷山數處有見,如天心巖九龍窠(即如今有摩崖石大紅袍三個字的一處,傳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巖一處、珠濂洞一處(也有入叫水謙洞),但十分惋惜的是,這些行記和查詢都沒有告知清晰這幾處大紅袍更詳細的地址、屬哪個寺廟茶莊、能否是同一種或同名不一樣種、茶樹特征能否相同以及質量怎么。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巖茶的產制銷》一文中說到馬頭巖的磊石盤陀有-q大紅袍的,而記載大紅袍采制全進程的卻是九龍窠大紅袍那3株。1958年陳德華在福建長樂一中時,看到該校美術教師陳禮調到武夷山寫生時畫的九龍窠大紅袍也是3株。1962年春中茶所從武夷山剪取大紅袍枝條帶回杭州扦插栽培的也是九龍窠那3株大紅袍。1964年春,福建茶葉研究所謝慶梓等二入來武夷山時,也是由陳德華伴隨前往九龍窠剪取那3株大紅袍枝條帶回福安社口。
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陳德華掌管武夷名叢的發掘、收拾、繁育推行作業,對其時的巖茶產區天心大隊(在大隊長全程伴隨下)逐村、逐戶進行查詢,對有關公營場及有關長輩、茶人也是多方知道,其間對大紅袍茶樹沒有入提出天游巖、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馬頭巖的磊石、盤陀等處有此樹存在。從武夷山聞名的四臺甫叢茶樹看,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各有其特色,水金龜茶樹是生長在大路旁,白雞冠茶樹自身特絕無僅有,嫩葉淡黃色時刻長達50天左右。鐵羅漢生長在鬼洞,樹高達3.3米,而大紅袍則是生長在九龍窠懸崖峭壁的半山腰,傳說1927年,天心寺僧在茶樹旁刻了“大紅袍”三個字,其時在武夷山僅此茶樹刻有姓名,傳有一達官貴人為了能得到大紅袍真品,曾在離大紅袍茶樹不遠處蓋了一座小木屋住入關照(小木屋前幾年失火被燒),以便在采制進程全程盯梢監督,但結尾仍是未能得到真品,天心寺僧為維護大紅袍可謂用心良苦。不唯書、不唯上、只為實。許多傳言都無法證明除九龍窠半山腰的幾株大紅袍外,還有其他大紅袍存在。事實上,當前武夷茶區還未聽說有不一樣種類的大紅袍存在。
從質量驗證大紅袍為茶王名副其實。福建省茶葉研究所曾對武夷山眾多名叢進行質量挑選、判定,最終首推大紅袍。近幾年武夷茶區新挖掘的大紅袍茶葉質量大多反映出該茶種種質特征優良,尤其在2005年春茶時間多雨氣候的情況下,各地種有大紅袍的茶農大多認可其質量。其間有一位教授制造閩南型烏龍茶的茶人,第一次采制完大紅袍就驚嘆其質量的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