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再誤解普洱茶黃片
發布時間:2025-04-07 點擊:13
最懂茶的人是誰?我覺得是茶農。實踐者永遠比理論者更了解一個行業的本質,很多細節是理論者不容易知曉的。
當你上到茶山,去到茶農家,會發現這一群最懂茶的人常泡一種叫做“黃片”的茶來喝。
他們日常的茶飲,要么是新生茶,要么是自然后發酵的普洱茶,要么是黃片,渥堆快速發酵的熟普似乎并不受歡迎。
黃片名副其實:呈片狀、外觀顏色黃、泡出的茶湯金黃。
黃片是什么呢?這是普洱茶里的一個專屬名詞,在其他茶類中目前并不存在。黃片實際上就是茶葉中的粗老葉。其實,這里所說的“粗老”,也是相對的,相對于一芽一二葉的細嫩鮮葉而言。
普洱茶里為什么會產生黃片呢?這是因為采摘時混入了一芽一二葉以外的第三葉、第四葉,甚至更老一點的葉片。這些葉片含水量略低,殺青時容易失水過快而變黃,揉捻時也不容易形成好的條索。
為了茶葉外形的美觀,特別是壓制茶餅前,就需要把這些茶箐挑出,以致于“挑黃片”成為了普洱茶制作中的一道工序。
是不是說挑出來的黃片就不好,就是現在一些人所說的枯葉、病葉、老葉?其實不然。
黃片在古代就有,被稱為“金玉天”,現在被很多人叫做黃金葉。看名字的含義就知道古人今人都并沒有貶低黃片,只是因為不容易揉成條索、影響外觀而被挑出。
黃片的原料成熟度比較高,其中茶多酚、茶葉堿、咖啡堿的含量相比嫩芽要低,而茶多糖的含量卻比嫩芽高。因此即使是新茶,黃片的口感也比較溫和,以甜醇為主,苦澀度比較低。
因為黃片影響外觀,是要被挑出來的茶,而且相對嫩芽比較粗老,因此價格極其低廉。茶農不愿意交易,普遍留下來自己飲用,這也就是為什么最懂茶的茶農也喜愛喝黃片。
至于黃片好不好喝,這其實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是一個口感選擇的問題。喜歡甜醇溫和口感的人,自然覺得好喝。
黃片的沖泡卻有一些共同點,由于葉片組織厚實,因此沖泡水溫要高,投茶量要略大,沖泡時間也要適當延長,才能充分展現黃片的滋味特征。
當然,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放進壺里煮著喝,那就再好不過了。閑暇的周末,陽光的午后,院子或陽臺,煮一壺老黃片,讀讀書,聽聽音樂,流淌的時光都似乎有了香甜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