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不僅僅是茶還是文化以及是古董
發布時間:2025-04-05 點擊:12
普洱茶是茶,普洱茶還是文化,還是古董。這是那位茶師給我們說的,聽講普洱茶,是在景洪,也就是西雙版納州州府。
這茶師高個、白凈臉,他的手和嘴都忙著,手忙著泡茶,嘴忙著講茶,雙管齊下。茶師幽默,敦促大家品茶:做什么都有個講究,皮鞋要穿亮的,找老婆要找胖的,喝茶要喝燙的。他的話把坐在我旁邊聽講的女士說樂了,此女士北方人,體態稍發胖。我知道她為何而樂,北方人審美,女性要苗條,不苗條了就瘦身,我知道她樂就樂在茶師“找老婆要找胖的”那句,那句話讓她滿足了一下、平衡一下,滿足和平衡,從她流光溢彩的眼神中分明可見。文化各異而已,文化可以融合為和諧、融合為快樂,確實是。就審美而論,因人而論,因地而論,南拳北腿,環肥燕瘦,各有各的妙處。茶也無例外。
茶師繼續泡,繼續講:你們吃茶,吃的不僅僅是茶,吃的還是文化,還是古董。為什么說吃的是古董呢,吃別的茶,八小時以后就是隔夜茶,吃了有害。普洱茶則不同,一杯普洱茶,這次吃了下次還可以吃,吃了的茶晾干,晾干后可再泡,這是其一;普洱茶還可制作各種形狀保存,小若藥丸,大若南瓜。一塊青“餅”,一塊青“磚”,可雕文畫字,當裝飾,送朋友。普洱茶可以比人的歲數大,人老了,老來無用。茶老了,老了是寶貝,普洱茶放置的時間愈是久,它的品位就愈高,幾十年、上百年,不改色、不變質,這是其二。
所以,普洱茶是文化,也是古董。
于是我就想,不變質的茶才是真茶,真茶當普洱茶,獨一無二。那么做人呢,做人應該像做茶學習。人們相互間的友誼,假如二十年以前是怎樣,二十年之后還怎樣,一個二十年,兩個二十年,幾個二十年后不變質,這才是真朋友,這才像普洱茶的品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普洱茶都可以是文化,其他呢,更多,繁若星海。當然,精華的東西才是好東西,中國人講究少為貴,稀罕鳳毛麟角,欣賞出類拔萃,講情義也是,在中華文化里,高山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這肯定就是情義的絕版,也是情義的樣板、標識了。
從聽講普洱茶牽連到情義說,似乎有牽強附會的嫌疑。其實不是,吃茶,不在于一個吃字,吃茶吃出的是滋味,就像是體味人間事物一樣,石頭會說話,樹木會說話,流水會說話,只不過人們聽不懂它們的語言。如果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那么山和水就蒼白沒趣味。
比如普洱茶,可當景觀之,可當趣品之,可當物藏之,喜愛它的角度不同,收獲的情趣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