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茶,市場博弈的華麗轉身
發布時間:2025-03-26 點擊:22
2004年改制重組前的“君山茶業”年銷售額僅200萬元,而10年后的2014年,“君山茶業”年銷售額將達2億元,增長100倍。隨著全國20多個省市1000多家連鎖專賣店的鋪展,隨著君山黃金磚、黃金餅、黃金幣、黃金條等黃茶系列產品的推廣,隨著新研發的飲料型“君山茶黃金”即將在全國高鐵市場專營……“君山茶業”5年內實現年銷售20億元并帶動全市黃茶產業在2020年實現年銷售100億元不再是奢望的目標。
君山茶怎樣完成華麗轉身?記者日前走進春意盎然的茶園,沿著一縷縷沁人心脾的茶香,追溯她走過的不平凡道路。
君山位于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中,四周環水,終年云霧繚繞,適宜茶樹生長。唐代君山茶就是“當推湖茶第一”的優質名茶,后唐明宗時即被列為貢茶,因此清代岳陽地方志中就有“李唐始有四品貢,從此遂為守令職”的記載。可見每到采茶季節,當地官史就要派人到君山島上履行監督采制的職責。
君山茶根據采摘時間的先后和茶芽生長的形態分為君山銀針、君山毛尖和君山綠茶。君山銀針是由清明節前初展的芽頭制成,采摘時有“十采十不采”的嚴格要求,制作工藝上有十大工藝流程,其中的二次燜黃過程使君山銀針成為中國綠、黃、紅、白、黑、青等六大茶類中的黃茶。君山銀針不但味道甘醇,營養豐富,而且以“三起三落”的杯中奇觀備受世人喜愛。中國茶史經典稱《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描寫賈母愛喝的“老君眉”就是洞庭湖君山島上的君山銀針。1956年,君山銀針被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評為金獎,1959年,獲“中國十大名茶”稱號。1972年,君山銀針被中國政府代表團帶到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款待各國元首和使節。從湖南走出的偉人也都有喜愛家鄉名茶的情結。1959年,毛澤東主席品飲君山銀針時,對身邊工作人員風趣地說:這是會跳舞的茶。
君山茶,數不清的榮耀。千年的文化積淀,獨特的生長環境,色香味形四絕的茶中奇葩,使她成為最能代表岳陽物華天寶的地方特產,也成為岳陽人民一張引以自豪的名片。然而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君山茶經歷了一場生與死的博弈。
計劃經濟時代的茶葉市場幾乎由國有茶葉公司壟斷經營。市場經濟接軌后,放開了茶葉市場,大大小小的茶企茶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不管是“十大名茶”還是名不經傳的普通茶葉,誰的品牌策劃意識強、宣傳推廣力度大、市場營銷手段活,誰就是茶葉大戰的贏家。因此,國有企業市茶葉公司主管的“君山茶業”缺乏競爭的優勢,市場越做越小,連公司院內自己開設的茶葉市場,也大多是非本地的烏龍茶、紅茶、黑茶和外地名優綠茶。
殘酷的市場競爭未能給“君山茶業”留下太多的生存空間。2004年,“君山茶業”連同市茶葉公司一道被迫解體。
改制重組的湖南省君山銀針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湘茶集團控股、岳陽市供銷合作社、君山公園等單位和自然人合股的股份制企業。依托湘茶集團雄厚的資金優勢,新的“君山茶業”首先完成了“君山品牌”與君山茶核心產區君山茶場的資源整合。由于歷史遺留的原因,過去的“君山茶業”擁有經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君山”品牌,但沒有直接管轄君山茶原產地資源,市場營銷尷尬,這也是君山茶在“以量定英雄”的時代不能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的“君山茶業”由湘茶集團斥巨資對“君山”品牌和君山茶原產地資源進行整合,進行統一管理,統一營銷,使君山茶核心產區的資源與周邊按君山種苗培育和君山茶制作工藝生產的“君山茶”,統一在“君山”品牌的麾下,從而為“君山茶業”順利實施大品牌、大產業的戰略目標夯實了基礎。接著,“君山茶業”又投資1000多萬元在君山島上建起了融制茶、品茶、購茶、茶藝表演于一體的“君山御茶園”,樹立了君山茶的新形象。他們還投資1000多萬元在君山區許市開辟了茶園基地,延伸了君山茶核心產區。
綠茶作為中國六大茶類之首在全國茶葉產區占有較大的比例,西湖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太平猴魁等名優綠茶比比皆是,其中浙江省通過國家商標總局注冊的“浙江綠茶”將“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羊巖勾青、瀑布仙茗、余杭徑山茶”等省內40多種綠茶品種收其麾下,其它產區也如法炮制,一時“江南無處不龍井”、“神州處處鐵觀音”。
除君山銀針屬黃茶之外,占98%以上的君山茶都屬綠茶,如果繼續做綠茶,“君山茶業”只能在本地市場兜圈子,難以走向全國市場。為此,“君山茶業”在總經理王準帶領下,走出了一條以“大品牌、大產業”為目標的黃茶復興之路。他們把君山銀針黃茶的燜黃工藝推廣到君山茶的其它產品,先后開發了散茶型的“君山黃袍”、“君山王袍”、“君山皇袍”和“君山黃金磚”、“君山黃金餅”、“君山黃金條”、“君山黃金幣”等緊壓型系列產品。黃茶經過輕發酵,不但口感平和,營養豐富,而且保存時間長,甚至“越陳越香”,從而避免了綠茶容易過期而造成的庫存浪費。
黃茶的成功開發為君山茶增添了新的活力,“君山茶業”的經營業績也一路飆升,由年銷售幾百萬元、幾千萬元到沖出億元大關。君山茶的華麗轉身使全市茶業界受到鼓舞和啟迪,由綠茶改變為黃茶生產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黃茶生產地域已逐步覆蓋到全市26.5萬畝茶園的半壁河山。2011年,岳陽市被中國茶業流通協會授予“中國黃茶之鄉”稱號,并于該年10月29日由岳陽市人民政府出面在北京湖南大廈舉行了新聞發布會。2012年10月 16日,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盛榮華參加在福建舉行的第八屆中國茶葉流通經濟年會,并爭取到“第九屆中國茶葉流通經濟年會”主辦權。2012年10月27日,高舉黃茶復興大旗的君山茶業聯袂四川蒙頂黃茶、安徽霍山黃茶等黃茶企業成功舉辦“中國黃茶產業聯盟北京宣言”活動。2013年10月30日,第九屆中國茶葉流通經濟年會暨中國(岳陽)黃茶文化節在岳陽如期舉行。由湘茶集團投資1.58億元的君山黃茶產業園也同時竣工開園。2014年4月,“岳陽黃茶”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而君山品牌則早于2010年就被評為中國茶品牌“中國黃茶標志性品牌”。
選擇黃茶使君山茶業贏得了自身發展,并推動了全市大部分茶企向黃茶進軍,形成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各相關部門全力支持配合的喜人局面,黃茶銷售量在全市茶業銷售的比重逐年提高。然而與云南普洱、武夷大紅袍乃至本省的安化黑茶等時下當紅的品牌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我們對以君山品牌為代表的岳陽黃茶充滿信心。縱觀當今中國茶葉市場,離不開“你唱罷,我登場”的周期定律。據國內從事茶葉行情研究的專家預測,繼普洱熱后是黑茶熱,黑茶熱后將是黃茶熱。專家認為,除周期率以外,追求新奇和特色的消費者也是外觀好、口感好的黃茶能夠取而代之的重要因素。資料表明,目前黃茶產量在全國六大茶類中的比例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發展黃茶存在巨大的空間。而岳陽黃茶作為目前中國黃茶唯一獲準的國家地理標志品牌的產品,更有利于促進出口、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內外市場競爭力。因此我們期待君山茶業在實現她的華麗轉身后乘勝前進,在與機遇與市場并存的博弈中再展身手,更好地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為完成岳陽市委、市政府制訂的岳陽黃茶戰略目標作出君山茶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