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古樹茶特點
發布時間:2025-03-22 點擊:24
巴達是西雙版納州野生古茶樹資源最集中的區域,古茶園分布在山坡地帶,海拔1580——2100米,古茶樹樹型喬木或小喬木。該村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古茶園分布在風景林中,土壤為黃棕壤和黃壤,雨量豐富,年平均氣溫18度年霧罩日126天,氣候溫暖濕潤,有茶樹生長最適宜的優越自然條件。那么,巴達古樹茶有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們來了解看看。巴達山介紹
巴達山地,北連西定山地,南與打洛鎮毗鄰,東北是勐遮壩子,東南是勐岡山地,面積為316.21平方公里。在巴達山地的小黑山,有連片的野生茶樹生長,其中有被譽為“茶樹之王”的一株野生茶樹高34米,主干圍粗3.8米,直徑約1米左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樹。
據專家測定,這株野生茶樹有1700多年的樹齡,主干分為并列5枝呈手掌形。據考證,巴達野生茶樹和千年“茶樹之王”的發現,使得這里成為了一個誘人的地方。此外,在巴達山還可以觀賞珍稀植物,體察哈尼風情。
那巴達代表性茶園(區)有哪些呢?
從近年來有關巴達山古茶山茶樹資源統計數據來看,巴達古茶山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園主要分布在章朗、曼邁兌、曼帕納等布人朗族寨。其中,章朗是巴達茶園最多的寨子,如今章朗寨也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寨子,有244戶人家,也是章朗族歷史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寨子。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園,這就是云南人常說的“濮人種茶”定律。
此外,曼邁兌古茶園(緊挨寨子)也不少,也是布朗族的另一個大寨(距離章朗20公里),現有114戶人家。寨子里的人還說四十年前還有上千畝古茶園,如今卻只剩下一半了!
巴達古樹茶特點
從茶鮮來看,巴達山古茶山的鮮葉,葉片呈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質軟且呈黃綠等諸多特征;以該地茶區制成的曬青茶加工、生產的普洱茶新生茶,其條索黑亮緊結,沖泡品之,湯色金黃,山野氣息強,其葉底黃綠。
巴達古樹茶口感類似布朗山茶區,舌面后段與上顎后段微苦澀,然平均茶質較為薄水,上顎中后段有特殊氣味。茶湯香滿于喉舌,苦稍長,微澀。輕度收斂。第三泡以后漸顯柔順細滑感。舌面收斂后出現涼感。
本次內容就介紹到這里。巴達山地理環境良好,氣候適宜,十分適宜茶樹生長。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巴達古樹茶優異的品質特征,使得巴達古樹茶外形內質兼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