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茶禮
發布時間:2025-03-21 點擊:23
韓國茶禮
在韓國,“茶禮”是指陰歷每月逢初一、十五、節日或祖先生日時舉行的比較簡單的祭禮,比如在貢桌上擺上茶水和小果盤等等,是韓國民眾共同遵守的傳統風俗。其實茶禮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飲茶習俗,但韓國茶禮是把禪宗文化、儒家、道教與韓國傳統禮儀融合在一起,具有自己的茶禮特點。
在高麗初期盛行點茶法,人們把茶磨成茶末泡開水,攪拌成乳狀后飲用。到高麗末期,人們就開始盛行沖泡茶葉飲用的方法了。高麗時期,茶禮主要表現為禪宗茶禮,即佛教的五宗:法性宗、戒律宗、圓融宗、慈恩宗、始興宗,再加上臺宗、禪宗,則共七宗。其主要茶禮內容有:后任主持起義時舉行尊茶、上茶和會茶儀式;寮元負責眾寮的茶湯,水頭負責燒開水;吃食法中記有吃茶法。
高麗朝廷每年陰歷2月15日會在宮中舉行燃燈會,燃燈會舉行茶禮,如近侍官上茶,執禮官面向殿閣鞠躬,上酒飯時,執禮官都面向殿閣鞠躬勸酒飯;給太子以下的寺臣送茶,茶到,執禮官先贊拜,太子以下再拜,執禮官先贊飲,太子以下隨飲畢,揖讓;再者,每年陰歷11月14日舉行的八關會,需舉行一下茶禮:如左側執禮官引太子和上公去洗手,近侍官上茶,執禮官就面向殿閣鞠躬勸茶,近侍官擺茶上茶,太子以下樞密侍臣再拜,接茶飲畢后揖讓。還有在每年陰歷11月15日舉行的茶禮;迎北朝詔使儀式,在乾德殿舉行茶禮;分封王子、王姬的儀式中,在大觀殿舉行茶禮;在公主出嫁時的儀式中,在宮中廳幕舉行茶禮;宴請群臣的酒席的儀式中,在大觀殿舉行茶禮等等。
韓國提倡的茶禮以“和、靜”為根本精神,其含義泛指“和、敬、儉、真”。“和”是要求人們心地善良,和平共處,互相尊敬,互相幫助。“敬”是要有正確的禮儀,尊重別人,以禮待人。“儉”是儉樸廉正,提倡樸素的生活。“真”是要有真誠的心意,為人正派。韓國茶禮側重于禮儀,強調茶的親和、禮敬、歡快,把茶禮貫徹于各階層之中,以茶作為團結全民族的力量。所以,茶禮的整個過程,從環境、茶室陳設、書畫、茶具造型與排列,到投茶、注茶、茶點、吃茶等均有嚴格的規范與程序,力求給人以清靜、悠閑、高雅、文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