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山茶葉成就概況
發布時間:2025-03-19 點擊:19
普洱茶產區由于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大,自然地理環境各異,所以,用于制作普洱茶的原料茶葉也存在不同的品質。無量山茶由于其地理環境、人文景觀、社會歷史變遷、經濟條件的不斷演變,以其無量的生態、無量的文化、無量的前景,展現了它無量的魅力,贏得了消費者的心理認同,市場掌聲四起,一片喝彩,無量山茶成了普洱茶的極品,成了普洱茶中的鳳毛麟角。“高山云霧出好茶”。普洱市無量山平均海拔18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于云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上游流域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無量山墾植茶樹,始于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無量茶山一直是彝族在栽培利用茶樹。據當地彝族世代相傳,他們遷來無量山定居已經有57代了。
一、生態無量,品質第一
茶是環境的產物,有什么樣的環境就有什么樣的茶葉。思茅市的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第一,普洱茶的最大優勢是由普洱茶產區一流的環境決定的,無量山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具有世界一流茶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種植條件。
一是景東無量山是世界級的生態名牌,是“天然物種基因庫”。茶是環境的產物,有什么樣的環境就產生什么樣的茶葉,每一種茶都會受到地理環境的“熏陶”,不同環境造就的茶會有不同自然的“個性物質”,“好茶藏名山、名山出好茶”。無量山是著名的國家級自然風景區,國家級名山之一,山勢雄奇險峻,森林覆蓋率達91%,被世界自然基金會確認為具有全球保護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帶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在不到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上,保留了全國三分之一的物種,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生物鏈條環環相扣,生物多樣性特征突出,分布了野生茶樹群落面積約24萬畝。
二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黑冠長臂猿的存在,證明景東無量山是全世界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在無量山生活著一種世界僅有、中國之冠的黑冠長臂猿,約100群、近500只。迄今為止,全世界黑冠長臂猿僅約1000只,在我國僅生存在云南和海南島剩余的島嶼狀天然林中,而海南島現僅生存著10多只。黑冠長臂猿是一種被科學家認為比大熊貓還珍貴的瀕臨滅絕的物種。黑冠長臂猿是一種小型猿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從不下地,棲息于熱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對生態要求十分苛刻,以果實、嫩芽、花、昆蟲等為食,家族式群體生活,具有領域性,一般每群4—7只。景東無量山是黑冠長臂猿最集中的地方,一夫二妻制,是特有的亞種,也是生長的長臂猿中最原始的一種,如染色體數目最多,能適應較廣泛的環境和海拔,食性較廣泛,這個物種是高等靈長類,性成熟非常晚,雄性12歲,雌性10歲,繁殖很慢,3—4年一胎,一生能活到30—40歲,而且人類還不能對其進行人工繁育、飼養。景東無量山大規模的黑冠長臂猿的存在,充分證明了景東無量山是一個“健康”森林,充分證明了景東無量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氛圍,充分證明景東無量山是世界級的生態品牌、是全世界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這么多種群和數量的黑冠長臂猿,或其樂融融、嬉戲打鬧,或親密無間、生兒育女,或健步如飛、放聲高歌,使景東無量山充滿了靈氣,無量山成了人與茶、與動植物、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天堂,無量山成了人們尋找黑冠長臂猿,感悟無量普洱茶的桃花源。
三是景東無量山是最適宜生長茶葉的地方,茶葉自然生態,品質第一。無量山地處緯度偏南,即在北回歸線以北附近,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山高谷深,峰巒疊嶂,江河縱橫,坡向各異,海拔高差懸殊,地貌復雜,氣候垂直變化異常明顯。雨量集中,干濕分明,雨熱同季,干涼同步,無明顯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溫差大,兼有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在漫長的地質大循環中,下古生界無量山群是典型的山原地貌,分別與川河和“東方多瑙河”瀾滄江組成羽狀水系。無量山最高海拔3371米,最低795米,從河谷最低點到山峰最高點,水平距離61公里,相對高差2575米,每公里平均下降41米。更為突出的是無量山東坡,從無量山最高點到海拔1151米的菊河與川河交匯處,直線距離15公里,相對高差2219米,平均每公里下降147米。年平均氣溫為18.3度,降雨量1086.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43.3毫米,日照年平均為2131.6小時,年均霜期為12天,是最適宜生長茶葉的地方。
踏勘景東無量山的茶樹群落,去認識撫摸那些長年承受陽光雨露的古茶樹,去傾聽它們在原始森林中搖曳時所發出的曠古聲音,嘆為觀止。在景東無量山共普查出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約24萬畝,景東無量山茶農種植茶葉約12.7萬畝,產量約4000噸,其中50年以上的古茶園約3.7萬畝,林、茶、草構成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造就了“遠看是林,近看是茶,林茶共種”的美好景象,云霧繚繞,森林茂密,由于生態良好,茶園中的茶樹病蟲不會發生災害性、突發性的危害,不需用藥防治,也不修剪,不施肥,完全放養,品質第一,是一種地道的天然產品。從茶湯口感來看,無量山茶明顯優于其它山茶,明顯優于臺地茶,滋味協調、味厚回甘好,茶多酚含量明顯地高,灰分較低,兒茶素、總糖、寡糖和鐵、銅、錳微量之素總體上較高。民國十四年十二月,云南省省長唐繼堯為無量山出品的“老倉茶”頒發了優質獎章,2005年無量山茶產品榮獲第四屆廣州茶葉節國際金獎。
二、文化無量,“茶出銀生”
茶文化發源于中國,傳遍了世界。日本經濟起飛并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茶道迅速崛起成為“國禮”;韓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之后,大興茶禮,國家級敬茶儀式表演者多達54人;我國臺灣、香港位列創造亞洲經濟奇跡的“四小龍”行列,中華茶藝在兩地興起,香港的“無我茶會”有5000人參加,顯示出中華茶文化的巨大魅力。隨著中國向新的世界經濟強國邁進,中華茶文化必將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燦爛輝煌。縱觀普洱茶悠久的歷史和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一條清晰的基本的普洱茶歷史線索是:思茅為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而景東無量山、哀牢山是根、是源,一切從無量山、哀牢山開始,是無量山、哀牢山這塊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茶,茶由無量山、哀牢山走向云南、走向世界。這可以從歷史和現實中找到答案。
一是從歷史看,“茶出銀生”的歷史清晰而毋庸置疑。茶葉的發現與開發,茶文化的創造,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如果說神農氏是農業的創始人,那么他同時也是茶業的創始人。茶和中華民族的生存是息息相關的,茶業在神州大地上的發展已經有5000多年歷史了。《華陽國志》記載,周武王在公元前1066年率南方八個小國討伐紂王時,有云南一些民族的軍隊參戰,云南茶作為貢品獻給了周武王。唐代陸羽寫《茶經》,開宗之句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指出了茶樹的起源地在南方。這個“南方”據專家研究很可能就是云南。西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9年),即有茶產益州的記載,(益州主要是指現今云南所屬之地)。景東屬益郡。三國時期,即有南中(今云南和黔西北、川西南的總稱)茶子和武侯傳播種茶的記載。
唐朝學者樊綽于864年在其所著《蠻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夷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是普洱茶也是云南茶見諸于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記載,“銀生”即現在的景東,是南詔國“銀生”節度府所在地。這段文字講了三層意思:一是講茶出自“銀生城界諸山”,即景東城附近一定范圍的各山,應該是景東城西邊的無量山、東邊的哀牢山各地。南宋李石《繼博物志》“茶出銀生諸山”,卻沒有“城界”二字,這“諸山”二字,應是銀生轄區的所有山區,既今天思茅、西雙版納各地。很多作者把唐朝樊綽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與南宋李石的“茶出銀生諸山”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二是當時的茶葉生產粗放、均為散茶;三是烹茶技術獨特,吃茶考究。直至元朝,隨著當時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團茶加工方法逐步傳到普洱茶區。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詣意下形成了團改散的巨大變革,而普洱茶的生產加工因其消費群體為邊疆少數民族和長距離運輸的需要更快發展。到了明代,普洱茶因在今普洱縣城集散而得名,制作工藝為“蒸而因之”,清代,普洱名聲大震,成了京師爭購品飲的名茶,成了云南人進獻皇帝的貢品。
二是從現實看“茶出銀生”的垂直演化進程鮮活而具體。無量山、哀牢山是茶樹起源的搖籃。古木蘭是被子植物之源,在分類學上,古木蘭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屬及茶種的老祖宗。我國木蘭有兩種,一種是寬葉木蘭,一種是中華木蘭。景東縣田心發現有中華木蘭化石。正好與野生大茶樹分布重疊。無量山有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古茶樹“活化石”物證,是一個活的茶樹品種資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館。無量山的大茶樹有野生型、過渡型和栽培型,它們或單株獨立,或成片成林,分布之廣,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年代之久遠,樹型之高大,讓我們能夠穿越時光的隧道,從鮮活的現實看到了久遠的歷史,讓我們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具象中印證了古人“茶出銀生”的抽象論述,歷史與現實在這里對接,歷史與現實在這里互相證明、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無量山分布的成片野生大茶樹和栽培大茶樹、古茶園證明,景東是世界茶樹的發源地之一。在無量山共普查出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約24萬畝,普查出群落分布面積2000畝以上片區18片。其中,2萬畝以上3片,1—2萬畝4片,2000畝至1萬畝11片。景東無量山有50年以上的古茶樹園普查面積約為3.7萬畝,其中100年以上的約0.44萬畝。無量山東坡錦屏鎮磨臘村生長著一株野生型大茶樹,主干基徑3.5米,高24米,樹幅13.9×15米。無量山東坡錦屏鎮龍樹村生長著一株“山”字型特異的大茶樹,為全球絕無僅有,連體基部長出三個樹干,基部干圍為1.9米、1.8米、1.3米,樹干滿是瘤狀突起,十分古老。最大基部圍7.83米,基部根圍4.86米,樹高14米,樹幅10×7米。
無量山古茶樹資源的特點十分鮮明:一是無量山茶樹從野生型、自然雜交演化到現代群體品種,每一個演化形態的茶樹都能找到相應茶樹植株,茶樹種質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茶樹品種資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館。二是無量山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大,在海拔1600米至2800米之間的帶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樹。分布海拔高,基部干圍在1.5米到2.9米之間。野生大茶樹隨處可見,是證明無量山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有力證據。三是人工栽培的大茶樹,分布廣,株數多。從普查的96株樣株看,直徑在0.3米以上的古茶樹在景東80%的村子里都能找到,多的幾百株,少的幾十株,十分普遍,是景東無量山生長利用茶的無聲證明。
三是獨特的茶文化是“茶出銀生”的積淀和反映。文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奇妙載體,是經濟政治歷史的積淀,是經濟政治歷史的靈魂,同時也是經濟政治歷史的感應,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普洱茶是物質糧食也是精神糧食,普洱茶本身是一門藝術。法國著名藝術家羅丹說:“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最美的”,普洱茶文化的生命在于創立了自己文化藝術的新風格。要理解無量山的茶文化,要從理解“無量”二字開始。所謂無量,是說無窮無盡之義。道教言無量有三義:一為天尊慈悲,度人無量;二為大道法力,廣大無量;三為諸天神仙,無量數眾。“無”之一字,表無名、無上、無量之三無大義,實是一切法的統稱,既包含了已有的所有法,亦包含未有的所有法。可見,無量山的神圣,無量山文化底蘊之厚重,無量山茶文化之博大。
無量山是茶樹的起源地和普洱茶的原產地,這里生活著彝、哈、瑤、回等少數民族達16.2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6.3%,具有厚重的民族茶文化底蘊,無量山各民族在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學習、借鑒古人向前人學習與向中原學習吸收文化藝術精華的“兼容”思想指導下,又以艱苦的民族茶文化藝術實踐開創了我國的普洱茶文化。從“周武王伐紂”到“茶出銀生”,“散收無采造法”、“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到清光緒年間,云南詩壇著名詩人、景東郡守的黃炳坤通過實地觀察,寫出的《采茶曲》,開普洱茶詩之先河,《采茶曲》準確敘述了景東十二個不同的采茶節令和茶葉生長特點,寫出了采茶人、揀茶人、買茶人、飲茶人不同的情感及其心理特點。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無量山清涼古鎮的茶馬古道、驛站拴馬樁、古道風雨橋古跡,無量山各民族在茶葉的起源、馴化、培育、利用、傳播、交易上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茶文化,創造性地體現時代之風和民族之魂,現在景東無量山仍然留存的民族茶俗、茶禮、茶市、茶藝、茶歌、茶劇、茶詩、茶舞等等大量的茶文化資源,從自然中擷取“美”,從生活中挖掘“真”,注重自然,注重生活,符合自然規律,有地區和民族的氣質與風貌,獨樹一幟、與眾不同,在新時代的茶文化藝術世界里留下了征程的印記,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藝術表現,集中體現了“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中國儒家哲學思想,體現了“物我兩忘”、人的個性在大自然中徹底解放的道家哲學思想,體現了禪宗“照心見性”、“頓悟成佛”的修行法門,在品茶的過程中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相互孕育,相互培養,不能脫離。正如宋孝宗趙尞制《原道辯》說:“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心身世三者都得大治。無量山各民族在品茶審美心理中表現忘我的超脫。無量山是美的源泉、藝術的源泉,也是茶文化、茶藝術取之不盡的生命源泉。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描述的“無量玉壁”、“無量石洞玉像”、“無量劍”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在景東無量山都已找到,彰顯出無量山的神圣。
信息時代,風云變幻,節奏緊張,關系復雜,人們非常需要松弛神經,調適心靈,升華精神。茶,被譽為“靈魂的飲料”,通過人和茶、茶器、茶境的聯系過程而實現對人心的一種特別的陶冶作用。有一天,當你在品嘗無量山民族茶文化藝術時,真正達到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形神兼備,心手相應,能夠與神對話的自由境界,達到敬、清、和、靜的狀態,并與壺、杯、茶、水、境發生物我兩忘的溝通。人們的心靈從現實的功利關系中超脫出來,進入理想的茶藝境界。那時,一扇自由王國的茶文化殿堂的大門就會徐徐向你開啟。
三、投資無量,財富人生
將景東無量山茶資源優勢、歷史優勢、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前途無量,商機無限,投資無量茶業,成就財富新貴。
一是景東無量山有質量一流、數量可觀的普洱茶原料。現有無量山野生茶樹群落分布面積約24萬畝,有茶農種植茶葉約12.7萬畝,茶葉面積為思茅全市第一,產量約4000噸。這些茶葉多為放養、不修剪、不施肥、不打藥,產量低,質量優,綠茶遠銷省內外,曬青茶是成為普洱茶廠家生產高端產品的配料。
二是景東無量山茶業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現在,景東擁有106個茶葉粗制所,普洱茶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普洱茶300噸,這些廠家由于資金、技術、管理、思路等諸多問題,只能維持簡單生產,發展受限,沒有叫得響的牌子,沒有大品牌、名品牌企業,景東無量山市場化程度低,茶農市場意識淡薄、茶葉流通渠道狹窄,90%的原料被外地低價購買。對于普洱茶加工、茶產業的發展來講,可以說景東無量山茶是養在深閨的佳人、藏在深山的翡翠,是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景東無量山茶產業發展空間大、后勁足。
三是打好無量牌,打造無量茶。景東無量山為世界名山,自然條件優越、生態環境一流,無量山茶具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整合茶文化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為茶企業服務,無量山茶價值無量。打好無量牌,打造無量茶,其價值是無量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四是投資無量茶業,成就財富新貴。普洱茶價格繼續上漲已成必然。首先,現有的普洱茶價格還不是其價值的反映,價格上漲已是價值規律決定的。其次,普洱茶已經成為世界名茶,其價格縱向比是提高了,橫向與名茶相比,價格仍然很低,價格上漲尚有很大的空間。再次,隨著消費者對普洱茶的認識,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但普洱茶數量短期內不會有過多的增加,供不應求,價格必然上漲。存在決定意識,經濟愈發展,人們對普洱茶品質的追求愈強烈,對普洱茶文化的渴望愈強烈,對收藏普洱茶、財富人生的關注愈強烈,這也是無量山茶旺盛生命力之所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必然拉著普洱茶的價格扶搖直上。如果每年將景東無量山茶4000噸全部加工成為普洱茶,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10億元,年實現利潤2億元—6億元以上。市場經濟的今天,市場競爭刀光劍影、異常激烈,像這樣好的投資項目實在難尋,投資無量山茶基本無風險。
五是政府引導,順勢而謀。政府扶持、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國家實施農稅改革政策、減稅讓利,省市縣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茶葉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茶農增收,扶持龍頭企業,極大地調動了茶葉生產加工的積極性。思茅市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對開發利用景東無量山茶是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順勢而謀,乘勢而上,景東無量山茶一定能以它無量的價值贏得市場、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