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發展階段 鐮倉、室町、安土、桃山時代
發布時間:2025-03-19 點擊:18
鐮倉時代(1192-1333年)初期,榮西寫出了日本第一部茶書——《吃茶養身記》。此書以漢文寫成,分七下兩卷,對日本飲茶文化起了推動作用,導致了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榮西是日本的“茶祖”,榮西之后日本茶道分為禪宗和律宗兩大系統。分別以榮西和惠明,呶尊和忍性為代表。此四人都是僧人,飲茶活動逐漸從寺院普及到民間。日本文永四年(1267年),南 浦紹明禪師從中國宋朝回國,帶回了一式“臺子”(茶具架),此后在日本普及。鐮倉時代末期,“斗茶”開始在上層武家社會中流行。
室町時代(1333-1573年),受中 國的宋元影響,“斗茶”出現熱潮,參與者主要是武士階層,“斗茶”的內容 日漸復雜,獎品日漸繁多。1396年,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讓位于兒子后居住在京都北邊的金閣寺,開展了“北山文 化”。在他的指令下,《三義一統大 雙紙》被制定出來。這是關于武家禮 法的古典著述,奠定了日本茶道禮法的 基礎。14 9年,第八代將軍足利義 政隱居京都東山銀閣寺,開展了“東山 文化”。這時出現了“書院式建筑”(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設計),在這里 面進行的茶文化稱為“書院茶”。“書院茶”是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的結合,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皶?茶”文化中,足利義政的文化侍從能阿彌(1397-1471年)起了主導作用,“極真臺子”的茶法就是在他的指導下進行的。
應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云腳茶會”誕生。它是由普通百姓主辦,是日本民間茶活動的肇始,在室町時代后期,逐漸以其自由、開放、輕松、愉快取代了煩瑣的斗茶會。
1423年,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年)誕生,他將禪宗思想引入茶道;把茶道由一種飲茶娛樂形式提高為一種藝術、一種哲學、一種宗教,完成了茶與撣、民間茶與貴族茶的結合,形成了獨特的草庵茶風。武野紹鴟(1502-1555年)是一位承先啟后的茶道宗師,他繼承和發展了村田珠光的茶道思想,培養了弟子千利休。
室町時代末期,日本茶道異常迅速地開始發展。
安土、桃山時代,出現了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1522-1592年),他在繼承村田珠光、武野紹鷗思想的基礎上,深化了草庵茶,使茶道擺脫了物質因素的束縛,回歸淡泊尋常的本來面日,對日本文化藝術產生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