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巖茶大紅袍《遼河 2006年第9期》
發布時間:2025-03-14 點擊:21
我不喜歡喝茶,也不注意有關茶的一切。無意中,我被報紙上先后發表的兩條茶的新聞所吸引和震驚:一條是在國內茶品拍賣會上,20克大紅袍茶葉拍賣到國內茶品的最高價18萬元;另一條新聞是武夷山政府把現存的6棵第一代大紅袍茶樹,向人民保險公司投保一億元,保險公司應保。什么樣的大紅袍茶?怎么這樣的精貴?!我趁有機會到福建,懷著莫大的神秘和好奇,特地來到了大紅袍茶的產地——武夷山,探尋它的奧秘……
在別人的指點下,我看見在武夷山九龍峽谷一處高高的巖石上,有幾株看似非常普通,不太惹人注意的樹,那就是大紅袍。沒有想到,這幾棵珍貴的茶樹,在五、六十年代,每天都有解放軍戰士在這里輪流站崗,日夜守衛著。如今在采摘時,有專人負責監督記錄每片茶葉的去處。
這種被譽為“茶中之王”的大紅袍茶樹,它生長的條件非常特殊。它是生長在武夷山九龍峽谷的峭壁風化的巖石上。這里的人們說,茶樹生長“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就是說最好的茶一定長在風化巖上,大紅袍茶樹生長的巖石峭壁,常年有小溪流水滴落,滴在大紅袍茶樹的根部。太陽照射的時間很短,氣候變化不大。懸崖上有落葉、枯蕈不斷地掉下來,變成腐殖土。只有這些,適應大紅袍茶樹生長的獨特環境,才能制成優質的大紅袍茶葉,并使它具有獨到的品質和卓著的藥效。
大紅袍的名字,有360多年的歷史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在民間有很多的傳說和故事。有的說,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中途得了病,在武夷山遇到天心廟的老方丈,用生長在九龍寨的神茶,治好了這位秀才的病,使得他及時參加了考試。后來這位秀才考中了狀元,為感謝神茶救命之恩,這位秀才回到武夷山,脫下身上的大紅袍,披在神茶上,后人便把這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的傳說,康熙皇帝巡視江南之際,因水土不服,臥床不起,諸多良醫,獻策配方,都不能治好他的病。后來,有人獻上一包武夷山的茶葉,請康熙皇帝飲用,不料,康熙皇帝一喝,病就好了。當康熙皇帝得知這種功效神奇的茶,是武夷山生產的時,當即脫下紅色御袍,派人送往武夷山,披掛在茶樹上,以表示謝意。因此,把這茶樹叫“大紅袍”。
大紅袍在茶品中始終名列榜首。乾隆皇帝喝過大紅袍茶后,情不自禁地寫了兩首詩句,贊揚說:“就中武夷品最佳,滋味清和兼骨鯁。”那時,茶農經常舉辦斗茶,評選出茶中之最。咸豐年間,大紅袍就確立了茶王的地位。
現在,大紅袍第一代僅有的六株茶樹,每年產茶葉只有8兩。這種茶我們是喝不到的,如能喝上第二、三代大紅袍的茶,就非常的不易了
有趣的是,由于大紅袍茶樹生長的位置很高,很早以前,人無法攀登上去,只能訓練猴子來完成采摘茶葉。如今有各種各樣的現代化攀高工具,幾乎是無所不能了,采摘大紅袍茶葉是不在話下了。
大紅袍采摘時,要舉辦隆重的儀式。每年清明節前,驚蟄那天,在武夷山大紅袍樹下,別有一番熱鬧景象。可惜我來晚了,沒有親眼看到祭茶儀式。據說這種儀式先由德高望重的茶農宣讀祭茶文,祭文里寫到:“維神,默運化機、地鐘和氣、物產靈草,先春特異,石乳留香,龍團佳味,貢于天下、資爾神功,用申當祭。”宣讀完祭文,將一件紅色袍子披在半山腰的茶樹上。據說,這個祭祀從唐代就開始了,武夷山茶人,認為茶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是天地之間的圣物。在每次采摘茶葉時,他們懷著感恩的心情,一定要把最新的茶葉供奉給地仙。所以,“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新芽獻地仙”成了武夷山茶文化中的一種習俗延續并流傳著。
走在武夷山里,隨處可見大小成片的茶樹和各式各樣的茶坊。聽說,在武夷山里居住的人家,家家有茶樹,家家產茶葉,家家賣茶葉。
我在當地入的帶領下,來到半山腰的一座二層樓的茶坊。這個小樓房后緊靠著山,房前有個很大的院落。屋里的主人看見有客人來了,微笑著走出來,熱情地招呼著我們,并給我們介紹著武夷山巖茶的品位和特點,領著我們參觀他家生產茶的地方。對這些,盡管我不太懂,但,也饒有興趣地跟著主人看看這看看那的。隨后,主人叫來一位茶藝姑娘把我們帶到樓上的茶室,開始品茶。
這位長著寬寬的額頭、皮膚嫩白細膩的茶藝女孩,大約有十七八歲。滿臉洋溢著青春的光彩。她身穿那種藍底帶小白花斜襟的民族小衫,走起路來輕飄飄的,很是好看。她一邊向我們做著示范,一邊慢條斯理地說著品茶的要領。聽她講,我才知道,品茶要五官并用,六根共識,眼、鼻、喉、舌、嘴,意,所有器官都要調動起來。要用眼睛去看茶葉的顏色,用耳朵聽關于茶的講解,用鼻去聞它的氣味,用心去感受茶的巖韻。真想品嘗它到底是什么味道,那就把它喝了,感受它那種妙不可言的清、香、干、活的滋味。“武夷奇秀甲天下,武夷巖茶分外香”,真沒有想到非常簡單的喝茶,竟變得這么復雜而有韻味。我琢磨著茶姑講的那些要領,端起茶杯,斟酌品茶的感覺,享受在與茶中之王——大紅袍的零距離接觸中。盡管我們品的是大紅袍的后幾代產品,但也感到韻味無窮。
蘇軾在武夷山品茶時興奮地說:“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胸中似記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味永。”朱熹是武夷山人,他品茶后也贊美說:“武夷高處是蓬萊,采取靈芽手自載。地僻芳菲鎮長在,谷寒蜂蝶未全來。紅裳似欲留人醉,錦幛何防為客開。咀罷醒心何處所,近山重疊翠成堆。”可見,他們都被武夷山的大紅袍陶醉了。
還有很多很多歷史名人曾在這里留下足跡,留下詩文。我想,他們不僅僅是來品茶,他們也是在品武夷山的神韻,品武夷山的文化,品武夷山人的真情。
武夷山的茶是生長在巖石上,所以統稱為武夷山巖茶。大紅袍是武夷山巖茶中的精品。武夷山巖茶的歷史非常悠久,它在我國茶葉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南北朝時,就聞名于世,具有“臻川精英秀氣所鐘,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的贊譽。
由于大紅袍生長在群山溝壑之中,風化巖壁之上,承豐壤的滋潤,再加上武夷巖茶有悠久的傳統制造工藝,巖茶獨有“巖骨花香”的巖韻,“飲后齒頰留香,香高而悠遠;喉底回甘味,味醇而益清。”清醇、和靜、苦后而甘的本性,使常飲武夷山巖茶的人,健身美容、延年盞壽,它的“清、和、淡、靜”的美德,與我們追求高尚的人生觀,追求修身養性,陶冶情操、開闊境界是一脈相承的。
現在,聯合國把茶葉作為健康飲料,已經列入日程。曾在1607年,荷蘭有一家公司把大紅袍、武夷山茶傳到歐洲后,茶改變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歐洲人認為茶是最文明、最有詩意的飲料。他們把我們中國茶稱作快樂之飲、健康之飲、靈魂之飲。
在武夷山,我體驗了以大紅袍為代表的茶文化,感受到了中國茶文化的神韻和內涵,養廉、雅致、勵節與積極的人世操守,秩序、仁愛、敬意與友誼的規范,無一不在其中。茶文化的精深、博大是人的精神情操的體現。
飲茶,從茶之味到人生之味、宇宙之味。品茶給了我超凡脫俗的境界和感覺。從此,我喜歡喝茶,尤其是武夷山的巖茶。關于巖茶的五十六句精髓語錄!偶然看到的,深有感觸啊!
1、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喝遍武夷巖茶的所有品種、還沒有一個人喝遍所有山場出產的武夷巖茶、還沒有一個人喝遍所有做茶師父做的茶。
2、不要以為所有的武夷山人都很精通巖茶,恰恰相反,大多數武夷山人對巖茶的認知水平還不如一般的巖茶友。
3、馬里亞納海溝里的水有多深,巖茶的水就有多深
4、巖茶很容易上癮,甚至比毒品還容易上癮
5、對初學者而言越喝得多巖茶就越糊涂
6、當你越深入的了解巖茶時,你會發現你對巖茶的知識越缺乏
7、千萬不要相信剛喝巖茶不久就能喝出巖韻
8、沒有幾個人能在一輩子的時間里把巖茶弄懂的
9、當你能把水仙肉桂喝得明白無誤時,你就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10、看干茶就能知道是否正巖,看圖片就能知道是否有巖韻,那絕對是騙人的鬼話
11、不要一味的追求正巖,高貴的出生不一定代表有高貴的品質
12、喝巖茶的定位很重要,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
13、自以為很懂巖茶的初學者往往最容易被奸商忽悠
14、多喝多對比是提高巖茶品飲水平的唯一途徑,久病成太醫
15、巖茶的“選擇題”相對容易些,“填空題”就難太多了
16、如果你只喝一個山場的茶,或只喝一個企業的茶的話,那用不了多久,你就會成為這個山場或這個企業的專家
17、一泡茶的確切山場往往只有做茶人自己才知道
18、社會在與時俱進,巖茶也在不斷的發展之中
19、大紅袍最能體現儒家思想,是最中庸的
20、做青就像打太極一樣,時動時靜,動靜結合
21、一泡巖茶往往能體現做茶人的性格,茶通人性
22、做茶是辛苦的,喝茶是快樂的
23、沒有幾個武夷山做茶人會說自己的茶很差,雖然也許這是事實
24、買茶要夸大缺點,蹭茶要夸大優點。
25、買茶要買對的,蹭茶要蹭好的。
26、巖茶因為復雜而吸引人,巖茶因為復雜而忽悠人。
27、隨著時間的推移,八仙不苦了,肉桂不辛了,105不香了,奇種不賤了。
28、巖茶的炭焙水平是第一的,巖茶的做青水平是有待提高的。
29、垃圾是焙不成極品的,但極品完全可能焙成垃圾。
30、焙火的技術比做青難多了。
31、通過好的焙茶師父,把巖茶提高一個檔次甚至提高一個等級是常有的事。
32、極低的價格是買不到好茶的,但很高的價格也不是就一定能買到好茶。
33、買方需要提高品飲水平,賣方需要加強誠信建設,是當前巖茶市場的重要內容。
34、當不了專家,當“裝家”是網絡“高人”努力的方向,甚至不惜當“磚”家。
35、巖茶不是生活必需品,當大多茶友消費不起時,倒霉的依然是以茶葉為生的茶農。
36、品茶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隨大流
37、品巖水平提高的過程就這樣循環著:糊涂——清醒——再糊涂——再清醒。
38、喝巖就像爬山,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同一平面點,只是終點比起點更高些罷了
39、專家也有喝錯茶的時侯,只是犯錯的機率小一點
40、配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學問,是一項技藝
41、大多數名樅的口感其實可以歸為兩類,一類象肉桂,一類象水仙
42、物以稀為貴,巖茶也一樣
43、很好的巖茶葉底是漂亮的,但葉底漂亮的巖茶不一定就是很好的巖茶
44、巖茶的香氣就象女人的香水一樣,不一定就是越香越好,往往廉價的香水剌激性更強
45、不同種巖茶的歸堆叫拼配,同種巖茶的拼配叫歸堆
46、當時取名“拼配”的第一人,文化底子可能差了些,五糧液是“拼配”的,沒人介意,雞尾酒是“拼配”的沒人在乎,大紅袍拼配就讓一些人認為是胡拼亂湊,有假冒偽劣之嫌。
47、幾種茶簡單的拼湊在一起是成不了大紅袍,的大紅袍的拼配就象一個團隊,團隊里的成員不必要個個出類撥萃,但要相互包容,相互和諧
48、判斷巖茶的香氣在于這香純不純,久不久,而不在于高不高
49、“不苦不澀不是好茶”估計是賣茶人說的,真正極好的巖茶是不苦不澀的
50、雜味,異味,酵味,火味,餿味,青味喝成是巖韻的估計有一些人
51、隨著巖茶做青師父的不斷增多,象肉桂的水仙,像水仙的肉桂越來越多了,區別巖茶的品種也越來越難
52、巖茶不是古董,不是陳放年限越長,品質就越好
53、如果你以為高火的就是陳茶,有普味的就是陳茶,那么你錯了
54、巖茶自采摘時起,他的品質就在時刻變化著
55、肉桂水仙依然是當前巖茶里最好的品種
56、純種大紅袍名稱的出現,依然是延續崇拜母樹大紅袍的觀念,是吸引喝茶人興趣的重要手段,叫他名樅更貼切些
像水仙的肉桂,像肉桂的水仙???
有誰喝過類似的產品嗎?
2015-8-16 17:52
emule2k
確是有這樣的
2015-8-17 08:15
巖茶專家
南苑應該沒有這樣的產品。
2015-8-17 20:26
emule2k
2001年喝過一款肉桂,大概喝了一暖壺,味道無以言表,此后再也喝不到這種感覺了。
2015-9-9 21:36
海東青
6
27
2015-9-9 22:34
snidt
非常對!經典!
2015-9-10 14:43
清河猷熹
伶俐蟲的經典帖子,被轉了無數次
2015-9-13 11:55
九華山人
不錯的貼,不錯的感悟
2015-9-13 17:29
茗遠
這56條能弄懂一半,就已經是高手了。
2015-9-15 10:06
zzzyyy
是你蟲子哥的經驗.
哈哈.
2015-9-15 14:47
四方
who is linglichong?
2015-9-16 09:19
emule2k
《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路經平頂山蓮花洞遇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手下的小妖之一。與精細鬼作為搭檔攜帶法寶去捉孫悟空。卻被孫悟空騙去了兩件法寶,使得這倆小妖的名字充滿了喜感諷刺意味。
2015-9-16 10:27
四方
進來學習一下。
2015-9-18 21:30
海龍
學習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
2015-3-11 23:02
望空山
經典中的經典。
2015-8-25 10:48
大紅袍導購
一遍一遍的收獲。
2015-8-31 16:25
大紅袍導購
但是我們這邊恰恰與這相反,近兩次來的好多朋友都喝一口就不喝了,說喝不慣,我泡的輕火且快出水都接受不了,他們還是喜歡本地綠茶。我的一腔熱血老是遇冷水
2015-9-1 00:58
武夷巖茶茶癡
他們說巖茶是50%的發酵,是否正確?
2015-9-10 20:35
大紅袍導購
不正確。
巖茶屬于半發酵,不是50%叫半發酵。一般烏龍茶的發酵度從百分之十幾到七十多的都有,巖茶絕大部分是介于期間。
2015-3-15 23:55
侯總
2015-3-17 15:11
竹影
2015-3-17 16:02
snidt
不會是龜巖吧?
2015-3-20 15:38
513
這個帖子在很多論壇都有看見,不過確實都不錯。
2015-3-20 15:39
513
剛剛回顧了一下, 這個帖每次看都有新的領悟
2015-3-25 18:18
巖茶專家
2015-3-25 23:11
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