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制作技藝淵源
發布時間:2025-03-12 點擊:11
《普洱府志》史料記載,1729年,普洱茶的成品被送往當時的皇帝手中,因口感獨特等眾多原因被定為貢品,并設立了貢茶司。這之后,普洱茶一直被當成貢茶進獻京師。”中國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介紹說,進貢給皇宮的普洱貢茶,其原料大多采自困鹿山古茶園。貢茶園內廣泛分布著1000多畝,平均樹齡在數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因該茶滋味濃釅、茶氣溫和、生津顯著人持久,在選為為貢茶后,迅速聲名鵲起、名震京師。在那段時間 ,困鹿山普洱茶一直是當地政府的重點保護對象。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云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云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渥堆)后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從外形能上還可以分為:餅茶、磚茶、沱茶、圓柱茶等。成品后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普洱貢茶因為獨特的原料優勢和制作技術,一直保持著獨立的制作形式,但現代的普洱貢茶的制作技藝其實是中斷后重新恢復和創新的。據李興昌介紹,大約在1840年之后,由于歷史原因,貢茶的制作就已經漸漸隱退在歷史的硝煙中了,至今,作為進獻的貢茶已經不再制作。隨著時間的流逝,普洱茶貢茶的制作技藝已經成為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受到重點保護和傳承、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