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茶之水貴在“活”沏茶選水
發(fā)布時間:2025-03-12 點擊:17
有好的茶葉時,也須有優(yōu)異的水來泡,方能盡現(xiàn)茶之芬芳甘醇。五代徐鉉《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云:“碾后香彌遠,烹來色更鮮。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遷。”就是說,茶葉制作,碾是透發(fā)茶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沖泡之水的選擇則對于品茶有決議性的作用。明人張大復在《梅花草堂條記》中聽說:“茶性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而歷史上關于水的茶藝專著也不少。昔時蘇舜元與蔡襄斗茶的故事,正是對此語有力的注腳。那時,蔡君謨出的茶是精品,水選惠山泉。蘇舜元的茶不如君謨的好,不外他深知“若不得佳茶,即中而得好水,亦能發(fā)香”之理,選用了竹瀝水烹點,效果一舉擊敗蔡襄。也足可見茶與水相得益彰之妙。而在歷史上,關于水的茶藝文字也不少。在唐代有張又新的《煎茶水記》,在宋代有葉清臣的《述煮茶泉品》,在明代有田藝衡的《煮泉小品》,在清代有湯蠹仙的《泉譜》等。著實是因著水,茶才顯其豐神之妙。
煎茶以泉水為上選。陸羽曾經(jīng)論道:“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他以為煎茶最宜用緩流的活水,奔流洶涌的水為次,而蓄積的水則不宜。陸羽所說的山水,即今天所說的礦泉水。礦泉水不僅清潔含氧量高,還富含鋰、鍶、鋅、溴、碘、硒和偏硅酸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助于人體性能調治。不外,差別地方的泉水,其所含礦物質的身分及含量也有所差異。對照著名的如杭州西湖的虎跑泉,水質,甜蜜甘醇,含有微量可溶解的有機氧化物。異常有保健價值。
昔人有“品泉”一說,品評泉宜茶之上下。陸羽對泉水亦頗有研究。唐朝代宗年間,李季卿赴任湖州刺史時,途經(jīng)揚州,正好陸羽亦在揚州,李約請羽煮茶共品。先派人操舟去江中汲南零泉水。不久,泉水至,陸羽以勺揚其水,說:“這不是南零水,似臨岸之江水。”吊水人忙辯解:“我等駕船去江心汲南零水,眾人都看到的,哪敢有假。”陸羽不言,將水瓶提起倒入盆里,至半,陸羽突然愣住,又以勺揚瓶里剩下的水,說:“這才是南零泉水!”此言一出,吊水人驚得瞠目結舌。原來取南零水至岸邊時,因船搖蕩,瓶水灑潑了一半,只好暫且以岸邊水充之。在場者無不嘆服,譽陸羽為“神鑒”。
唐曾任刑部侍郎的劉伯芻,也對泉水的研究頗有心得,以為對照起來,宜茶之泉按其優(yōu)劣排列:一為揚子江南零水,二為無錫惠山寺石泉,三為蘇州虎丘寺石泉,四為丹陽縣觀音寺水,五為揚州大明寺水,六為吳淞江水,最下淮水。
陸羽一生游歷四方,除對茶的癡迷外,對所到之處的山泉水流,亦頗有評鑒,他曾細數(shù)美水佳泉二十處,以為最美當數(shù)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無錫惠山寺石泉水,蘄州蘭溪石下水,峽州扇子山下蝦蟆口水,蘇州虎丘寺石泉水,廬山招賢寺下方橋潭水,揚子江南零水,洪州西山東瀑布水,唐州柏巖縣淮水源,廬州龍池山嶺水,丹陽縣觀音寺水,揚州大明寺水,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歸州玉虛洞下香溪水,商州武關西洛水,吳淞江水,天臺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彬州圓泉水,桐廬嚴陵灘水,雪水。研究精湛,令人嘆服。
在歷史上,為好茶美泉癡迷者大有其人。唐武宗時居相位的李德裕,烹茶時專好惠山泉,不惜派人千里迢迢專程趕往無錫,以取泉水,時人謂之“水遞”。其奢華作派難免令人咋舌,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作詩挖苦:“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fā)只嫌遲;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李德裕史稱賢相,其講求精致的水平著實令當今的“小資”們自嘆弗如。元代詩人高啟,也對茶極為癡迷。他是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曾寓居浙江紹興。一次家鄉(xiāng)有同伙來訪,專程攜惠山泉相贈,高啟吟詩記之:
汲來曉冷和山雨,飲處春香帶間花。
送行一斛還堪贈,往試云門日鑄茶。
明詩人李夢陽也對惠山泉十分感念:
故人何方來,來自錫山谷。
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斛。
實在,烹茶之水貴在“活”。宋唐庚在《斗茶記》中就有評議:“吾聞茶不問團侉,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千里致水,真?zhèn)喂滩豢芍土钭R真,已非活水。”可謂一語中的。實在,一樣平常來講,出名茶之地,多有美泉。《煎茶水記》中寫道:“夫烹茶于所產(chǎn)地,無不佳也,蓋水土之宜。離其地,水功其半。”他以為,宜茶之地,必有宜茶之水,而用當?shù)氐乃疀_泡當?shù)氐牟枳顬楹线m不外。實乃風物水土相宜之理。
不外,縱然統(tǒng)一地的泉水也有高下之別。“山頂泉清而輕,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砂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淡而白。流動者良于平靜,負陰者勝于向陽。山峭者泉寡,山秀者有神。真源無味,真水無香。”(陳繼儒《茶話》)
不外,若是茶區(qū)之外的人士飲茶,難免有好水難覓之憾,實在,清潔的江水、井水、雨水、雪水也可以烹茶。在沒有泉水之地,文人雅士自有高著尋得合意之水。故蘇軾《汲江煎茶》有“自臨釣石取深清”之句。宋人楊萬里評蘇此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處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土壤,三也;石乃釣石,非尋常之石,四也;東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不僅精致,簡直虔敬。類似的,如取井水,“井,取汲多者,汲則氣通而流活。”取雨水,“秋水為上,梅水次之,秋水白而冽,梅水白而甘,春冬二水,春勝于冬。夏日暴雨不宜,或因風雷蛟龍所致,最足傷人。”雪水,“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為幽況。然新者有土氣,稍陳乃佳。”固然,這些都只能在古時那樣的農(nóng)業(yè)社會方可效仿,現(xiàn)在的江河雨雪水由于污染嚴重,不僅難以想象用其來沏茶,縱然那些小魚小蝦也都多數(shù)不愿游悠其間。城鄉(xiāng)居民用水多用自來水,不外因含有氯化物,沏茶時會影響茶水的口感。可以將自來水靜置數(shù)小時,讓氯氣自然逸出,再來燒煮沖茶,就對照好了。另外使用凈化器過濾處置自來水,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同樣的茶葉用差別水質泡出來的茶湯,色香味高下殊別。決議水質優(yōu)劣的主要因素是水的硬度,水質硬度越高,茶湯浸出液的透過率就越低,茶味愈薄,茶葉愈淡。對茶的滋味影響極大的是多酚類物質,用市場上的純凈水來沏茶也值得一試。據(jù)測試,用純凈水煮沸沏茶,多酚類物質能溶出63%,而用硬度為30度的水沏茶,只能溶出45%。這是由于純凈水硬度低,溶解度大,滲透力強的緣故。而茶葉中的其他物質如氨基酸、咖啡堿等,水的硬度增高,浸出性亦都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