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普洱野生茶那點事
發(fā)布時間:2025-03-10 點擊:15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聊到了一個事,就是某人欠別人好多錢,想用廠里以前做的好多噸野生茶來抵債了,想想市場上那么多的野生茶,琳瑯滿目,幾乎到處都是,又有多少是真的呢,而且好多人都還不知道如何劃分和鑒定野生茶,我覺得有必要述說一下野生茶。
根據(jù)我喝過的野生茶和看到過的野生茶,我認為野生茶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純野生種”的野生茶,第二種是“栽培型”的野生茶,名字是我定的,不是官方說法,暫且這么定,以便把問題說清楚。
什么是“純野生種”的野生茶了,這個很簡單,就是茶樹是野生種的茶樹,不是過渡型茶樹或者是栽培型茶樹,從野生種的茶樹上面采摘下來的茶青做的茶葉就是野生茶,這樣的野生茶一看就很清楚了,與我們平常喝的那些栽培型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葉子做的茶青完全不一樣。
這種野生種茶樹比較多的地方有勐庫的大雪山和鎮(zhèn)沅的千家寨,這兩個地方也是最有名氣的,當然啦,其他地方還是有純野生種茶樹的,例如帕沙,巴達等山中;這種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茶青一般廠家是不愿意做的,(因為其口感很多人不是很喜歡),大部分都是私人茶商喜歡做這樣的純野生種的野生茶,因為有賣點。
這種茶刺激性很大,口感很烈,給人的感覺就是粗曠狂野,當年的新茶有很大一股青味,大部分人喝不習慣,這種茶也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大肆流行的。
第二種“栽培型”野生茶,就是茶樹的樹種是栽培型的茶樹,或者是過渡型的茶樹,(目前遺留下來的這種茶樹主要是栽培型的茶樹),由古代的人在千百年前種下來的,后來因為各種原因被遺忘了,這些茶樹自身自滅,也許經(jīng)過了好多代后,如今茶樹的周邊環(huán)境已經(jīng)成為了原始森林的一部分,(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茶樹以前生活的周邊環(huán)境現(xiàn)在可能成為了原始森林的邊緣地帶了,越來越靠近人類生活區(qū)域),這些茶樹和森林的里各種植物競爭各種養(yǎng)分,頑強的生存到今天,雖然數(shù)量很少,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們吸天地之靈氣,納日月之精華,成就了一段品質傳奇。
如今被人們偶然的發(fā)現(xiàn),視為珍寶,這樣的茶樹做出來的茶口感純正,濃郁甘甜,有一股很強烈的山野氣息,與平常我們喝的古樹茶口感上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目前廠家做“野生茶”的主打方向或者說是“野生茶”茶青的主要用料。這樣的茶市場有很多,很多廠家都出過。
當然啦,現(xiàn)在很多專家和學者不同意我所說的第二種是野生茶,他們只認為第一種是野生茶,觀點是“種決定茶性”,只要這茶樹是野生種的茶樹,不管這樹是人工種植的還是它自己長出來的,都屬于野生茶,其他種性的茶樹如過渡型和栽培型的茶樹,不管是怎么長出來的,都不算是野生茶。正因為如此,所以一些大廠在出用“栽培型”野生茶茶青做的茶的時候,包裝紙上都不會打野生茶字樣,以示正統(tǒng)。
市場上有一些用荒山茶和野放茶壓成餅,包個野生茶的包裝紙作野生茶在賣的,那荒山茶、野放茶和“栽培型”野生茶到底有什么區(qū)別了,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它們生存的周邊環(huán)境不同。荒山茶和野放茶都是近百年內(極個別的可能超過了一百年)由人工種植在房前屋后的一些山上,這些地方在茶樹剛種上的時候就不是原始森林,到現(xiàn)在也還不是原始森林,都是人類活動經(jīng)常能到的范圍內,茶樹用不著和其他植物爭奪養(yǎng)分,生存條件很優(yōu)越。而“栽培型”野生茶樹現(xiàn)在還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或者說曾今生活在原始森林里,有過一段野性的生活,就是這段野性的生活,造就了它們不同的口感。
荒山茶和野放茶在口感上與傳統(tǒng)的栽培型古樹茶相似,但也是略有區(qū)別,在回甘,茶香等方面比同一地方的栽培型古樹茶稍微好一些,前提是茶樹年紀相近,茶樹年紀要是跨越太大的話,就沒有可比性了。而“栽培型”野生茶那股山野氣息很濃烈,一喝就能強烈感覺到,不是荒山茶和野放茶所能比的,它們不在一個級別上。還有一點就是荒山茶和野放茶的茶樹年紀都比“栽培型”野生茶茶樹年紀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