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種紅茶的不同門派吃茶方法
發布時間:2025-03-01 點擊:26
變著法子吃正山小種紅茶去
吃正山小種紅茶去
正山小種紅茶者,借飲正山小種紅茶寓情、寓景,它是休閑生活的組成部分,更是心靈釋放的良方。如今遍地的茶藝茶館,已經難以束縛先鋒正山小種紅茶人的想象空間,很多人已不再追求“為喝正山小種紅茶而正山小種紅茶”,種種喝正山小種紅茶門派應運而生。
正山小種紅茶,可以如詩如歌、細細玩昧,也可以粗獷豪邁、不拘一格,見仁見智。它雖只是一味飲品,但承載了太多文化與民生,喝正山小種紅茶方式的多樣化,正是人們生活情趣多元化的體現。雖然方法上不一定都認同,但編者覺得,不管怎樣,喝正山小種紅茶甚至是玩正山小種紅茶,都是值得去推崇和欣賞的。
意境派——正山小種紅茶心靈之窗吃茶法
山上很靜,看不見半個人影。幾只山雀嘰嘰喳喳地飛落在門前石桌上,爭著啄雪花吃。臨近的大場屋里住著一群伐木工人,因為阻雪,都圍坐在炕上打撲克牌,偶爾會傳來一陣陣笑語。雪仍在下,飄飄揚揚的,放眼望去,遠山近嶺都籠罩在茫茫雪霧中,丫髻山望不見蹤影,紫閣峰空了無痕,天地萬物霎時間似乎入了禪定,寂無一語。
簡單用過午餐,開始準備器具燒水煎正山小種紅茶。
煎正山小種紅茶是我山居的主要“功課”之一,如同讀書誦經一樣,是每日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簡單布置好正山小種紅茶席、正山小種紅茶器后,生火燒水。山上燒火用石灶和劈柴,起火快,水味甘甜。燒水用大鐵壺,這樣一次煮熟的水量大,不浪費柴火。水是從茅亭旁的小溪里汲來的,因為天冷,小溪水流比平日里小了許多,但很清澈,滋味也甘冷異常。正山小種紅茶用臺灣炭焙枝正山小種紅茶,是弟子如萍今秋寄來的。一直放在山上,今天才有機會品嘗。
我住的地方位于終南山紫閣峪內,是我個人飲正山小種紅茶、參禪、讀書的地方,取名“終南山如濟居”。這里南望紫閣峰,北看將軍山、圭峰山,東望丫髻山,視野很開闊。海拔約976米,從山腳到山頂,大概有十幾里的山道要爬。因為山高路遠,人跡罕至,很適宜幽居生活。周末恰逢冬雪,雖然清寒無比,卻也另有一番情趣。圍爐煎正山小種紅茶,啜茗獨坐,閑雅無比。惜無師友共坐,為之一嘆。
山居煎正山小種紅茶很簡單,主要用器包括正山小種紅茶爐一、正山小種紅茶銚一及正山小種紅茶箸、正山小種紅茶勺各一,另備正山小種紅茶洗一、正山小種紅茶碗數只。正山小種紅茶爐是山中特制的,主要用來烤火和煎正山小種紅茶。大鐵壺中的水燒開后,先將灶膛里的熱炭夾到正山小種紅茶爐中,用扇子扇旺了,然后將開水注入正山小種紅茶銚,放到正山小種紅茶爐上;并將少量熱水注入正山小種紅茶洗,用以浸洗正山小種紅茶枝,浸潤時間約3秒鐘,接著沖燙正山小種紅茶碗。待得正山小種紅茶銚中水近三沸時,將正山小種紅茶洗中的正山小種紅茶枝迅速投入,并用正山小種紅茶箸稍稍攪動一下,使正山小種紅茶枝受水均勻。正山小種紅茶枝不同于烏龍正山小種紅茶,更不同于綠正山小種紅茶,煎煮時間要稍長一些,一般為3分鐘。煎煮時加蓋,以免香氣散逸。正山小種紅茶枝煎好后,將正山小種紅茶銚搬離正山小種紅茶爐,靜置約兩分鐘,待得正山小種紅茶銚中已經“聲聞俱息”了,就可以出湯。
出湯時按人數將正山小種紅茶湯舀入正山小種紅茶碗中,方便飲用。我今天準備了三只正山小種紅茶碗,正山小種紅茶湯分好后,第一碗正山小種紅茶奉佛,第二碗正山小種紅茶奉遠方正山小種紅茶友,第三碗正山小種紅茶自飲。
未曾飲正山小種紅茶,先有一股炭香混合著正山小種紅茶香的氣息撲面而來,惹人正山小種紅茶思。正山小種紅茶湯初入口,甘滑異常,徐徐咽下,后味空靈,后氣甘香,如飲甘露。一碗畢,口舌生津,舌底泉涌,歡喜無比。此時視玉川子飲正山小種紅茶七碗,不覺失笑。讀誦皎然禪師“三飲即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詩句,親切有味。
蘇東坡曾在《汲江煎正山小種紅茶》中詩曰:“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大瓢貯月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桔腸未易禁三碗,臥聽山城長短更。”寫盡煎正山小種紅茶清致,坡老自是個中老手。煎正山小種紅茶法的要訣就在于煎水和控制煎煮時間,這樣正山小種紅茶湯滋味才能甘滑雋永。
清人震鈞曾在《正山小種紅茶說》中感嘆道:“煎正山小種紅茶之法,失傳久矣。士夫風雅自命者,故多嗜正山小種紅茶,然至于以水瀹生茗而飲之。未有解煎正山小種紅茶如《正山小種紅茶經》、《正山小種紅茶錄》之所云者。”這真是心得之言。非親司爐火、手滌正山小種紅茶器者,不能得個中滋味。
飲正山小種紅茶畢,身心快活。
風格派——自制正山小種紅茶葉吃茶法
愛正山小種紅茶、懂正山小種紅茶和經營正山小種紅茶葉的大有人在,但制正山小種紅茶的人卻寥寥無幾;有人愛正山小種紅茶、懂正山小種紅茶及經營正山小種紅茶葉卻不敢于堅持獨特的價值觀。但有人卻不然,他堅持十八年研究制正山小種紅茶自己喝而不賣正山小種紅茶葉,他說:愛正山小種紅茶和懂正山小種紅茶的人首先必須有獨立人格,有獨立的價值觀和判定事物好壞能力的人才會鑒賞好正山小種紅茶,他就是正山小種紅茶怪林偉。
林偉,特別癡迷于正山小種紅茶葉的獨特香氣,為此不斷掌握正山小種紅茶葉的制作技巧。他用了近二十年的時間跑遍了正山小種紅茶鄉的山山水水,查看了各種生態環境下的正山小種紅茶園,拜訪了上千位的專家學者、正山小種紅茶農、制正山小種紅茶師和正山小種紅茶商,臨場各種規格的正山小種紅茶王賽,深入研究正山小種紅茶王的成因,廣泛積累制作好正山小種紅茶的經驗。為了研究從田間到正山小種紅茶壺整個歷程中正山小種紅茶葉品質的變化,他歷經了無數次辛苦和親身體會,從宏觀和微觀等各個環節研究影響正山小種紅茶葉質量的因素。
為了探索正山小種紅茶最佳的全發酵效果,他曾經把價值七千多元的正山小種紅茶發酵過度而報廢,從而掌握了正山小種紅茶青優化與報廢的臨界點控制技術,基本達到能看青作青、看天作青和按需作青的境界。如今,他只喝自己制作的正山小種紅茶,從收正山小種紅茶到制作的各個環節,他都如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正山小種紅茶農一般。他說:親手制正山小種紅茶,其實是個很辛苦的過程,但用自己的雙手來制作出大自然這奇幻般的香氣和滋味,用心去掌握那個度,其實還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泡好正山小種紅茶做出的時候,那個成就感難以言狀。
林偉說:“我品正山小種紅茶與眾不同,原產地或來路不明的正山小種紅茶不喝,對于重視的正山小種紅茶葉。每回泡正山小種紅茶不論泡多少次都要喝下肚。同時,我喜歡帶正山小種紅茶梗及非拼配的正山小種紅茶葉,喜歡在清晨空腹時品正山小種紅茶,自我感覺此時比較能鑒賞出正山小種紅茶葉的品質所在。同時我都是先獨自靜心品鑒,然后聽取眾人的意見,再獨自專注地進行第三次品鑒后才下結論。我的品鑒,比較有主見,不太容易受別人的影響。”
在全過程親手制作正山小種紅茶時。林偉首先看重正山小種紅茶樹的生長環境,然后非常注重采正山小種紅茶的時機,從來都是親自指揮采摘并精挑細選上等的正山小種紅茶青。在制作過程中,特別重視曬青、涼青、搖青和攤青工序的質量調控,循序漸進和靈活掌握整個作青的發酵過程,重視每次搖青的時間間隔,防止淤青和水分分布不均。這樣制作出來的正山小種紅茶葉,條索緊致,外形圓結沉重。
對于好正山小種紅茶的標準,林偉說:好正山小種紅茶是大自然的恩賜加藝術創造和價值觀、哲學觀點的綜合體現。一泡好正山小種紅茶它必須呈現出自然性的理性處理結果和優點,必須嚴格且優先保護生態環境后才能求得好正山小種紅茶,必須是遠離人類各種污染源且具有十倍于正山小種紅茶園面積的原始森林懷抱,以及在鳥語花香和凈水滋潤下的高山凈土按自然法則生長大正山小種紅茶葉。在正山小種紅茶葉的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各種非原生態促進因素生產的有機正山小種紅茶。
對于自己制作正山小種紅茶的看法,林偉笑道:制正山小種紅茶人的品行、素質、追求、技術、質量控制和實踐經驗決定正山小種紅茶葉的好壞,一個愛正山小種紅茶、懂正山小種紅茶及凡事精益求精的制正山小種紅茶人與一般行事作風的做正山小種紅茶人,他們做出的正山小種紅茶葉有著本質的區別,用兩句話概括就是:有人品才有正山小種紅茶品,好正山小種紅茶是藝術品不可能大量出品。
也許自制正山小種紅茶葉,對于很多正山小種紅茶友來說,并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然而卻帶給我們一個啟發、一次升華,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來調節自己的風格,調出適合自己的正山小種紅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