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如何科學沖泡
發布時間:2025-02-21 點擊:18
泡茶的方式是有很多的,我想要是您在沖泡的時候也是不會很講究吧。其實泡茶還是使用功夫沖泡方式比較好的,俗稱功夫茶。功夫茶是我們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于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工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為功夫茶。其實工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俗。現今海外潮汕華僑還以工夫茶作為認祖追宗的標志。那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功夫茶的功夫沖泡法。
泡茶步驟:
第一泡:將適溫的熱水倒入茶壺。
計時:蓋上壺蓋,計時1分鐘(不同茶不同時間)。
燙杯:將溫盅水倒入茶杯中溫熱,或側置茶杯于茶船中旋轉,以茶船內熱水溫燙后,取出置于茶盤中。
干壺:將茶壺放置茶巾上吸取水分,或將茶壺置于茶船邊緣滑動,刮去壺底水滴。
將茶壺中濃度恰當的茶湯倒入茶盅,再持茶盅倒入茶杯約八分滿,此步驟稱為分茶:使用聞香杯者,直接持茶壺將少量茶水來回注入茶杯中,目的是為了令每杯茶湯的濃度相當,而利用茶盅即可省去此麻煩。
奉茶:端茶雙手奉客。
品茶:品茶時先聞其香,再啜飲茶湯,先含在口中品嘗味道,然后慢慢咽下感受滋味變化。一杯茶最好分叁次以上啜飲,千萬不要一口氣喝完。
第二泡:動作同第一泡,泡茶時間增加15秒,為1分15秒。
第三泡:動作同第二泡,泡茶時間再增加25秒,為1分40秒。
去渣:以茶匙掏去茶味已淡的茶渣,并將茶具清洗干凈。
還原:將所有泡茶用具整理歸位。
泡茶水溫要求:
泡茶溫度:泡茶時,要依茶的酦酵程度與焙火程度的輕重來調節:
綠茶類:以不超過75度為原則,因為綠茶的單寧酸相當豐富,高溫會泡出苦澀味及破壞維生素,所以不宜高溫。
香片:85℃上下,此為花香與茶味配合最佳的溫度。
生茶:95℃上下,上選品以100度泡就更能品到最佳的茶質。
半生茶:100℃上下
熟茶:100℃
紅茶:100℃
一般而言,水開時的溫度是100℃,水開后1、2分鐘的溫度約95℃,如將壺打開約5—10分鐘,水溫即降至85℃左右,或將開水倒存于熱水瓶中,在1、2個小時內也應可保持在85℃以上。
泡茶的水:古人用山水、江水、泉水、井水等泡茶,現代人則多用自來水泡茶。可是由于自來水含有消毒藥劑及偶有氣味,因此需經過濾器,然后儲放于乾凈適當容器里,待沈淀后,再取上面的水質來泡用。此外,燒水時切勿使開水開得太久,因為開得過久,水蒸氣蒸發過多,水中所含礦物質及氯化物較多、鹼性較重,從而降低鮮純的茶味,所以開后幾秒鐘內即應取之泡用,或以文火維持溫度。
泡茶的時間
泡茶的時間不足會使不成熟的生澀浮于水上,時間過久卻又產出苦澀,因此泡茶時間應掌握得宜。如果使用蓋杯泡茶,應以三克茶葉對150毫升的水量浸泡五分鐘。如果半酦酵茶採用宜興式品茗,熟茶需3秒至1分鐘半生茶需1至2分鐘;生茶需1至3分鐘。
選茶葉的泡茶時間宜縮短,尤其是上選熟茶,前幾泡宜在3至5秒即傾壺而出,稍有延遲,茶質便失甘香而帶微苦,且水性減少,沖泡次數亦隨之減少。無論哪種茶葉,后面幾泡的浸泡時間應稍增,好讓茶質充分顯現,一般是每加一泡,再延長約10秒至30秒。
重香氣的茶宜短泡,重味道的茶宜長泡。喜品濃茶者,可多泡一些時間;喜品淡茶者,宜少泡一些時間。
注意事項
1、茶葉泡好以后要由低位慢慢倒出,壺嘴最好貼近杯邊以免香氣散失,與剛才高沖滾水的手法迥異。
2、滾水進壺里,必會浮現一層泡沫,故要輕巧地以壺蓋在上面一“刮”,使泡沫全部粘到蓋上。
以上就是茶葉的功夫泡法。其實工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術。工夫茶最常見的還是福建以及廣東,但是現在可以說已經名揚全國各地了。功夫茶也可以說是一門茶文化,也是有著很久的歷史了,隨著現在茶葉也越來越多人喜歡,所以現在也越來越多人喜歡這種茶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