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倒茶也
發布時間:2025-02-19 點擊:20
編者按:本文由“弘益茶道美學”授權轉載發布,其他媒體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以下為原文:
據說日本茶道對于細節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招待客人飲茶時,簡直就如同走既定程序一般,如何烹茶,如何遞茶,甚至如何說話,如何還茶盞,都有嚴格要求。茶文化宣傳中的茶道概念和內涵,就有千百種專著來論述,可見其博大精深。
直觀印象中就是一個很神秘很玄乎的東西,故一直不敢越墻覬覦。心頭也一直有個疑問:嚴苛的規矩之下,固然可能加深人們對于茶道的了解,有一定的積極含義,但茶道萬千,是不是一定要如此做才能得茶中真味?
直到有一天遇上一高人,茶聊期間向他請教:茶道何解?
高人答:茶道,倒茶也!我思忖半天不得要領,只好鄭重其事再次虛心求教。
高人便給我講了一個關于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的故事。
當有人向千利休提問:什么是茶道?
千利休用簡單的幾句話作答復: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后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
這是多么直白樸實的語言,這又是多么深奧動人的詮釋!
茶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一種單純的生活。雖然茶可以有許多知識學問,但在喝的動作上,它卻還原到非常單純有力的風格,超越了知識與學問。這就是說,喝茶的藝術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每個人的個性與喜好,用自己“適當的方式”,才是茶的本質。如果茶是一成不變,也就沒有“道”可言了。
我似乎有了一些對茶道的理解,茶道就是…...倒茶!
千利休將茶道回歸到淡泊自然的最初。他留下的一句話成為后世茶人的至理名言:須知茶道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夏天如何使茶室涼爽,冬天如何使茶室溫暖,炭要放得適當,利于燒水,茶要點得可口,這就是茶道的秘密。
簡單理解,茶道其實就是品飲者對茶的覺悟。
如果茶道分為茶事實踐動作和精神層面的覺悟,那么,茶事實踐過程中,不需要奢華鋪墊,不需要矯揉造作,不需要用任何的框架束縛住自己。不需要刻意去求曼妙瑰麗,舒暢就好,自然就好。
從精神層面看,茶人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過程。它既是一種行為,又是一種藝術、一段哲理和一場修行。將一種深邃博大的精神灌注于化繁為簡的動作之中,看似單純自然的一個動作,竟蘊含器之精髓、技之升華、茶的涅槃,甚至禪的儀式。
人們常說,技能臻于極致就是道,達于道者,簡單的一舉一動無不是技藝之巔,這需要從無數次的茶事實踐中去開悟,你才能將所悟之道存乎于心,反過來在新的茶事實踐中隨心所欲地施展。
除了千利休,發現許多茶道名家愈是功力深厚,對茶道的理解和形容便愈簡單直白。
周作人理解的茶道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梁實秋在《喝茶》開篇就為自己定位: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么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
吳覺農: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莊晚芳則歸納出中國茶道的基本精神為:廉、美、和、敬。
,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就是通過茶是過程,引導個體在美的享受過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茶道學者金剛石提出:茶道是表現茶賦予人的一種生活方向或方法,也是指明人們在品茶過程中懂得的道理或理由。
臺灣學者劉漢介先生提出:所謂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與意境。
茶道,說白了就是用簡單的茶技和茶藝表達出深層次的道理。“茶道,倒茶也”,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