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白芷?鐵觀音吧-2012年細說普洱:芳村茶商的歷史《一百零五》
發布時間:2025-02-13 點擊:24
杭白芷 ?鐵觀音吧-2012年細說普洱:芳村茶商的歷史《一百零五》
2012年細說普洱:芳村茶商的歷史《一百零五》
02、03年芳村茶商在勐海茶廠訂造的茶,一拿到市場就賣完,不夠賣。鐵觀音吧變成了只要能在勐海茶廠做茶出來,就能攢錢。而且越做得多,越做得快,誰的貨先拿得快拿得多,就越攢錢。利益所在,芳村茶商們開始了名爭暗斗,互相競爭。競爭非常激烈,導至后來其他的茶商雖然看到了這塊奶酪,也跟本無法插足入勐海茶廠,一方面原來立足在勐海茶廠的茶商,團結起來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一致對外排外;另一方面,勐海茶廠當時的產能也實在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應該說,當時他們的競爭是良性的。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爭取大一點的貨量;爭取早一點拿到貨;爭取開拓大武夷巖茶產地一點的市場;爭取做好一點質量,擁有更多的客源,建立自己更有利更高的市場地位。他們的競爭推動著市場的發展,提高著普洱茶的質量和數量。
產量的劇增,勐海茶廠廠里的原料已經滿足不了生產,而茶商又想快點拿到貨,等國營單位慢慢收料,他們哪里能等呢?私人老板時間就是金錢,而且看著美味的奶酪,心都發癢,唯有自己趕快到外面收毛茶,拉進勐海茶廠加工。這就使得原料充足,也就加快加大了勐海茶廠的生產。從此,開創了茶商在云南收毛茶的歷史。
芳村茶商們除了明里比做茶的數量,暗里還比著質量。大家都知道,數量只是面子,短暫的,質量才是實力,長遠的。而且質量更能爭搶客源、市場,確立將來的市場地位。02年,他們開始去蒙頂山綠茶各處的茶山尋找好的原料,并且收購。前文說到,以前勐海茶廠收購茶菁是按級別定價的,級別高價高,級別低價低。芽多條索細小為級別高,看上去好看,但這只是紅茶的標準。如果按茶質和滋味來說,芽多條索細小,級別高好看的茶葉根本代表不了什么。芽多條索細小,當然是臺地茶優勝。古樹茶條索粗大,論級別就低,價錢就低,又難以采摘,產量又低,所以之前少人采摘,很多荒棄的。但以前不叫古樹茶,而叫喬木,叫古樹茶,是07、08年才開始流行叫開的。之前是以喬木和灌木來區分的。其實之前的概念有點模糊,喬木是有主根、主干;而灌木沒有。當時我們專門去了勐侖鎮的中科院植物園和勐??h的云南省茶科所。嚴格說,如果按喬木的定義,大部分臺地茶也是喬木,只不姜紅茶過它矮而密,看上去像灌木,實際上它是有主根主干的。在茶科所里看,一些茶樹二十年,可以長到三、四米高,不會看以為是老樹。之前以喬木、灌木區分茶樹,概念雖然模糊,但還是比較直觀的。人們的認識總是由模糊到清淅的,這也是必然的發展規律。
芳村的茶商們,到各處的茶山尋找好茶,他們發現喬木、樹大的茶,茶質好。滋味、內質要比灌木、樹小的茶豐富很多。于是,他們就收喬木、樹大的茶為原料,做緊壓的普洱茶。開創了有意識用好原料(滋味好)做普洱茶的先河,開始了造高品質普洱茶的時代。綠茶水溫一般多少合適這條路開始是順利的,因為當時古樹茶和臺地茶價格差不多,甚至古樹茶還比臺地茶便宜,因為當時還要按級別定價的。茶質又好又便宜,茶商們當然是買古樹茶了。但后來古樹茶迅速地被人們認識,價格很快跟臺地茶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高,量又少,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這條路又變得艱難曲折,有時甚至是倒退的,令人迷惘,令人痛苦,令人惋惜。以后會慢慢細說到的。
文/無非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