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這樣飄香千墩山
發布時間:2025-02-11 點擊:35
“今年,貸款就能還掉了,我們等于為3100位村民凈賺了一個茶園。”記者近日來到高淳縣東壩鎮河南村時,村委會主任魏雙兵高興地向記者介紹。
初春,1000來畝的茶園依山坡高下蜿蜒起伏。“幾年前,這里還是亂墳崗,叫做千墩山。僅有少數農民在這里種了四五十畝玉米,一季一度,每畝純收入只有一二百元。”魏雙兵說,現在,這個茶園里栽有500萬棵茶樹,全部進入成熟期了。
河南村農民從來沒種過茶樹。2007年,村干部聽說浙江新昌的凌霜茶很好銷,就專門跑了一趟。可是,買茶苗需要100來萬元,這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村支書魏愛華帶頭把房子抵押出去貸到一筆款,其他村干部也貸了一些,湊足了100萬元。2008年春天,他們揣著這筆錢前往浙江新昌,買回500萬棵茶苗。
茶苗種下去了。可是,由于以前大家從來沒種過茶,加上山坡上沒有灌溉設施,只聽說山坡上長點雜草可以為茶苗保濕,可沒想到那雜草長得比茶苗高許多。到了夏天,一場大雨過后,毒太陽一曬,茶苗全部燒死了,100萬就這樣打了水漂。那天,村干部們硬是捱到天黑透了才下山回家……
但村干部們沒有放棄。2008年10月,他們帶了山坡上的土壤來到浙江安吉縣,找到一位茶園老板,請教能否種白茶。土壤一化驗,可以種。可是,買茶苗的錢卻再也拿不出來了。“這次魏書記多了個心眼,對茶園老板說,你負責給我們栽好苗、管理好,如果茶苗全部成活了,苗錢在兩三年內付清。那個茶園老板同意了,并帶了人來栽好。”魏雙兵回憶說,2009年的夏天很干旱,茶園急需灌溉設施。可是大家都拿不出錢了,只好以村集體的名義賒賬買了6臺水泵,翻水上坡。“那些天,村干部每天晚上都在茶園里澆水,連續干了7個通宵,沒有一分錢報酬。山上蚊子多,大家都穿了厚厚的衣服。”
當年,千墩山上的500萬棵茶苗全部成活了,安吉的茶園老板采了一把嫩芽,放到嘴里嚼了一下,說,茶質比他們那里的都好,更清香。就這樣到了前年,茶園進入收獲期,共采摘了近300斤白茶,賣了40多萬元;去年春天,賣了50來萬元。“今年的產量起碼800斤,收入會更高。茶苗的錢還得差不多了,等到貸款也還清了,村集體就等于凈賺了一個茶場。”
村集體有了流動資金后,以每畝500多元的價格支付給村民土地流轉費;采摘茶葉的是本村40多位上了年紀的農民,前年和去年,他們人均在茶園領取的工資都達到6000元。魏雙兵告訴記者,“村集體有了錢,還為村里的特困戶買了糧食、菜油;村里誰家出了大學生,也能發一點錢鼓勵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