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茶和機器制茶的區別
發布時間:2025-01-31 點擊:32
炎炎夏日已然降臨,面對燥熱一杯清新降火的普洱生茶,無疑是此時極好的選擇,市面上的普洱茶有手工制茶和機器制茶兩種,有茶友不禁疑惑:到底是手工制茶好呢?還是機器制茶優呢?
近些年關于手工制茶和機器制茶的爭論從未消弭過,手工制茶方和機器制茶方各執一詞。下面筆者就以普洱茶為例,從相對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手工制茶與機器制茶的區別。
1、采摘
云南地處高原山區,地勢參差、江河縱橫、河谷密布,茶山更是位于深山之中,機器化難度極高,就目前來說100%是人工采摘。尤其古樹茶的采摘如今也沒有相應的機器設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只能依賴人工采摘。
其次能夠使用機器采摘的只能是地形很平緩的臺地茶,目前能夠做到機器采摘的大多是綠茶,并且機器采摘的茶箐中茶梗多而雜,在進行精制的時候也還需要人工剔除。
再者普洱茶有嚴格的鮮葉采摘指標,例如特級的茶箐要求純芽尖和一芽一葉,機器還做不到如此智能的篩選,所以只能依靠人工。
2、萎凋
萎凋的主要目的在于減少鮮葉與枝梗的含水量,促進酵素產生化學變化。萎凋的方式有日曬萎凋、靜置萎凋、攤晾萎凋、熱風萎凋。這一環節人工和機器沒有明顯的差別。
3、殺青
目的:普洱茶殺青在于抑制、減緩其發酵程度,并增加其柔軟程度以利于揉捻并除去青味。
普洱茶的殺青環節分為人工鍋炒殺青和機器滾筒式殺青,在這一環節制茶師傅可以依靠經驗和手感,更為靈活的掌控殺青程度,以便因茶制茶,以最優機制來看,手工殺青能夠得到最高品質的茶箐。
但我們不能忽視的是人工制茶的不穩定性,就算是最好的制茶師傅也不可能保證,自己所炒制的每一批茶箐,都是在同一個品質水平,這就導致毛料不均一。制茶師傅是人,自然需要休息,不可能如機器那般高效運轉,產量自然是有限的。
通俗來講,行業內最好的制茶師傅只有那么一小批,他們手工炒制的茶高端但不可復制;而機器殺青卻是可以復制的,更為穩定,更為高效。
且機器殺青,在新茶階段,香氣不如手工殺青顯著,青味更重;但對于長期陳化來說,機器殺青跟手工殺青,并無本質區別。
4、揉捻
目的:借由外力破壞茶表面和內部細胞組織,使組織液附著于茶箐表面,利于沖泡時茶葉內含物質充分釋出,且提升香氣和品飲口感。
手工揉捻優點是更為靈活,條索多樣化:大泡條、中泡條、緊條;力度多樣化:輕揉、重揉。
缺點:隨意性大、穩定性低、用力程度不一,條索粗細不均勻。
機器揉捻的優點在于三高:均勻程度高、穩定性高、效率高。
缺點:機器揉捻自然不能像人工揉捻那樣做出許多花樣,茶葉條索多樣性降低。
5、曬青
①.人工曬青:曬青時人工抖散揉捻過的毛茶,是極為費力的體力活和技術活,如果抖散均勻度和厚薄度不合適,也會影響曬青程度從而影響茶葉品質。如果曬青時毛茶抖散不均勻,厚薄不等,則有可能同一堆茶,一天下來,有部分不干燥,第二天還需曬干,而二次曬干的茶香氣較弱、口感較薄,價格可能相差20%左右,更甚者挑剔的茶商不收二次曬干的茶。
②.機器烘青:機器烘青雖然高效、便利、且不受天氣影響,但不利于后期的陳化,在長期存儲過程中,香氣逐漸減弱,內含物質不能充分轉化,品飲口感遜于曬青毛茶。
總結:其實現在大廠大產量普洱茶制做,每個環節都不是單一的人工或者機器,而是兩者的合作與互補。但在比較偏遠的茶山上,還是以茶農手工制做的毛茶為主。
人力有窮時,所以才出現了機器來彌補人力的窮盡。機器制茶讓更多人能喝到品質穩定的普洱茶,手工制茶則讓普洱茶文化得以薪火相傳;機器制茶讓普洱茶更加平民化、更加親民而不是所謂的“貢茶”,手工制茶能夠得到趨向于奢侈品的“最優茶”,兩者同時促使普洱茶更好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