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馬邊:創建綠茶質量溯源體系 確保農產品安全
發布時間:2025-01-29 點擊:36
8月,隨著一批嶄新包裝的馬邊綠茶上市,包裝盒上印著的溯源二維碼頓時吸引了消費者目光。茶葉生長環境如何?鮮葉何時采摘?采用哪種工藝?消費者只需掏出手機一掃,2秒鐘后,這些信息統統呈現。
馬邊創建的綠茶質量溯源體系只是一個開端。為確保食品安全,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優勢,從茶葉到整個區域農產品品牌,馬邊有一個宏大的溯源構想。
防偽劣
產品打起溯源牌
高山云霧出好茶。馬邊綠茶雖獲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但仍受各類假冒偽劣產品的侵害。“最初想到從質量上進行追溯,純粹出于防偽的考慮。”樂山市委農工委副主任帥小兵說。
農產品溯源,早已有了很多樣板。在樂山,馬邊谷咕蛋是較早進行溯源的農產品之一:消費者進入公司官網輸入每一枚雞蛋上的編碼,即可了解雞蛋的產地、出生日期等信息。峨眉山市峨山鎮冠峨村,農博士蔬菜專業合作社也主打溯源牌。“消費者購買時,只需通過觸屏紅外感應器掃描一下蔬菜外包裝上的追溯碼,蔬菜的產地、品種、播種、施肥等信息就可清晰呈現在顯示屏上。”合作社社長唐思兵介紹。
綠茶溯源體系有何不同?“溯源首先應最大程度方便消費者直觀查詢,而且查詢到的信息要完備、有用。”樂山市委農工委副主任楊躍平說。基于目前的信息技術,二維碼能最大程度體現方便。8月19日,記者用手機掃描茶葉包裝盒上的二維碼,包括種植基地、田間管理(施肥、病蟲防治、鮮葉采摘等)、茶葉加工、包裝、檢測等主要信息便一一呈現。
建基地完善溯源各環節
8月20日清晨,馬邊周家溝茶葉基地薄霧繚繞。這是一片接近山頂的扇形坡地,離馬邊縣城有1小時車程,遠離工業污染。茶園將“有機”這一概念充分體現:由于不施化肥和農藥,茶樹上密布的蛛網還掛著露珠,羊、雞、鴨、鵝、鴿、蛙等共存于茶園的生態體系中,清冽的山泉可直接飲用。此時,夏茶的采摘已進入尾聲。“小涼山區農業確實還比較落后,但這只是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來說。馬邊生態好,這是其他地方發展農業不具備的巨大優勢。”楊躍平說,不要讓這樣好的資源失去價值,所以就要用先進的生產方式來解決農業問題。
他所說的先進的生產方式,意指工商資本大量進入農村,進行規模生產,明確產品定位。“生產安全可控正是基于這樣的前提,即對農業基地的重視。”牽頭創建綠茶質量溯源體系的省農科院副研究員黃蘋回應了楊躍平的看法,以茶葉為例,如不進行基地管理,施肥、施藥等環節根本無法追溯,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很多沒有基地的企業,其溯源體系無法真正追溯到產品源頭,缺失生產環節等重要信息。
周家溝茶葉基地是一片4500畝的有機茶葉基地,到2016年,這樣的基地將會達到15萬畝。馬邊縣農業局鄧力強介紹,重視基地的好處不僅在于建立起標準化栽培的“路線圖”,更在于將高標準的生產理念普及給參與其中的每一名農民。
擴區域產銷全程可追溯
如何理解這一質量溯源體系的嚴密?黃蘋以二維碼為例,說:“馬邊縣農業局抽檢后,每個獨立包裝就會發放一個二維碼。因為采摘的新葉往往量很大,不知何時加工、包裝完畢,如果一批貨使用一個二維碼,則又讓假冒偽劣有了漏洞可鉆。”
諸如此類的多個細節,在這一質量溯源體系中均有所考慮。在鄧力強看來,質量溯源體系除了賦予消費者監督權利以外,也是給企業食品安全自律“加碼”,農業基地建設投入巨大、周期長達數年,任何名不副實的信息如被消費者發現,對企業將是毀滅性的打擊。“沒有高端農業產業支撐,就沒有農民的增收致富。”楊躍平說,這就要求馬邊必須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這一觀點已成為馬邊農產品龍頭企業的共識。目前,馬邊已有5家企業進行了初步的質量溯源平臺建設,隨著綠茶質量溯源體系的完善,一個更大的溯源網絡將逐步形成:以生產綠色老臘肉為主的孫二娘食品有限公司,可從規范前期烏金豬的養殖入手;馬邊谷咕蛋品可以將雞的養殖流程進一步細化;金涼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則可將核桃種植進行從基地到產銷的全程追溯…… 三三三 精品推薦 三三三 江蘇大閘蟹 產地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