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懷疑,你泡的茶確實有“個人標志”
發布時間:2025-01-12 點擊:23
導讀:總聽到資深茶友說,每個人泡出來的茶的滋味都不同。這是真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影響茶湯滋味的因素太多:原料、工藝、茶器、水質、水溫、投茶量、沖泡時間……
經常喝茶的你一定有過類似感受:即便同樣的茶、同樣的器、同樣的沖泡時間、沖泡用水,然而,不同的人來泡,茶湯滋味總有些不一樣。
這個現象往往與泡茶者在沖泡過程中所用注水點、水流節奏、水線高低、粗細的不同注水方式有一定關系。通常,泡茶的注水方式有這樣幾種類型:
方式一:定點注水
于茶器某一固定位置注水的方式。
雖說這個固定注水點常常因人而異,但在大多情況下,泡茶者似乎更習慣在茶器中間或邊緣固定注水。
方式二:環繞式螺旋注水
這種注水方式既可以從茶器中心點出發,環圈螺旋注水至茶器邊緣收水;也可以從茶器邊緣出發,環圈螺旋注水至茶器中心收水。
方式三:沿邊環圈注水
同樣,此類注水方式也因人而異:有的泡茶者會沿茶器邊緣緩緩注水一圈就收水,有的泡茶者則沿茶器邊緣快速注水好幾圈才收水。
從這樣的分類角度看:其實,注水被分為了“移動模式”與“定點模式”兩大類。如果留心實踐,不難發現:在“移動模式”下注水,茶與水接觸的面積,在相同短時間內更大,融合度往往也高于“定點模式”。
當然,注水過程中,水流節奏急或緩、水線高或低、粗或細,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大變量”。
水流急緩主要影響茶湯香氣的高低以及口感柔和度;水線的高低則側重影響水溫以及茶葉在水中翻滾的程度;水線的粗細,可以微調茶湯濃淡。
在這些多重注水因素的影響下,使得每位泡茶者在相同茶、器、水、時間的前提下,使茶湯有了“個人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