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茶的精加工
發布時間:2025-01-10 點擊:58
珠茶的精加工
為確保珠茶的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益,本標準規定了精加工全過程的技術要求。
標準號:db33/t286—2000
浙江省地方標準
db33/t286—2000
珠 茶
2000-09-08發布
2000-11-08實施
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 發布
db33/t286.5—2000
前言
本標準按gb/t1.1—1993和gb/t1.3—1997《標準化工作導則》有關規定編寫。
本標準是珠茶系列標準的第5部分,該系列標準的其它部分為:
珠茶第1部分茶樹良種繁育
珠茶第2部分苗木
珠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
珠茶第4部分采摘與初加工
珠茶第6部分商品茶
本標準的附錄a是提示的附錄。
本標準從2000年11月8日起實施。
本標準由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提出。
本標準由浙江省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省茶葉公司,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浙江省農業廳經濟作物管理局,三界茶廠,新昌駱駝茶業有限公司,嵊州華發出口茶廠。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謝豐鎬、張樂爾、陳頌文、魏群、俞仁賢、葛水梁、袁賢順、俞曉剛、尹曉明、羅列萬、楊柏全。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珠茶精加工中原料拼和、工藝、質量檢查、成品拼配等技術要求和精制茶廠衛生要求。
本標準適用珠茶精加工。
2 引用標準
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準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8302-1987 茶取樣
gb/t8304—1987 茶水份測定
gb/t8306—1987 茶總灰分測定
gb/t8311—19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3 定義
本標準采用下列定義:
3.1 篩號茶:用平面圓篩機分出的各孔茶葉,篩號茶以篩底命名,如4孔篩底命名為4孔茶。
3.2 在制品:毛茶經過分篩后在精制過程中的篩號茶。
3.3 半成品:完成精制各工序待拼配入庫的茶葉。
3.4 保質茶:為調劑各級成品品質的優質茶。
3.5 生做:毛茶不經過烘炒而直接分篩的精制流程。
3.6 熟取:在制品經過炒車工序后提取各級篩號茶的精制流程。
3.7 火功:指炒車作業時,茶葉在不同溫度和炒車時間作用下產生不同的香氣、滋味、色澤的程度。
3.8 緊門:用抖篩機(雨茶)或園篩機(珠茶)篩分茶葉粗細(大小)的作業,使產品符合商品茶的外形規格。
4 原料(毛茶)
4.1 要采購符合等級、品質正常、不受污染的平炒青毛茶。
4.2 采購來的毛茶必須認真扦樣,茶樣要能代表該批毛茶的品質。樣品扦好后分裝入2罐500g裝的馬口鐵罐中,一罐作品質驗收,一罐作付制拼和之用。
4.3 對進廠原料應及時開湯審評。
4.4 經理化檢驗,水分超過7%,應及時復火或進行其他技術處理。
4.5 對原料應進行加工定級,以本級原料所取的骨干成品為主級,順次分訂各級制率。原料加工定級見表1
表1 原料加工定級
原料級別 定取主級 取料說明
一級 特級 主取珠茶特級(3505)
二級 特級 主取珠茶特級(3505),并須兼顧珠茶一級(9372)的面張。
三級 一級 主取珠茶一級(9372),并須兼顧珠茶二級(9373)有面張。
四級 二三級 主取珠茶二級(9373)、三級(9374)。
五級 三級 主取珠茶三級(9374),并須兼顧珠茶四級(9375)的面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