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選好茶餅?
發布時間:2025-01-10 點擊:28
在中國五百多位皇帝中,宋徽宗可謂“奇葩”的存在,他未曾建立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般的功勛,在位期間庸碌無為,但是他在詩詞畫作上的造詣,可謂是大師級的。
“瘦金體”為古今一絕,在品茶上也是如此。
據史書記載,他常與臣下品飲斗茶,并親自點湯擊拂,令茶湯展現出疏星朗月般的效果,寫出的《大觀茶論》不可不謂之為經典。
宋朝軍事上雖弱小,但是經濟繁榮,宋人的生活要比以往的封建王朝要豐富很多,他們蹴鞠逛夜市,也喝茶斗茶,斗茶尤為被文人雅客們喜愛,宋人斗茶承襲的是唐五代的習俗,他們喝的茶餅,多數為建安北苑所產,品種優良,加工精細。
宋人斗茶,講究的是肅穆純粹,一絲不茍,對于茶餅質量、泡茶程序、茶具等有著嚴格的規定,而宋徽宗撰寫的《大觀茶論》無疑是給斗茶設置了標準。
宋徽宗認為,好的茶餅,應當符合三個標準:
第一為“色螢徹而不駁”
指的是從色澤上來辨別茶餅的質量,若是茶餅顏色通透純粹,均勻自然,擁有琉璃般的光澤,不能夾雜著其他的顏色,若是雜色太多,則說明烘焙炒制的不到位,受熱不均勻,很難稱其為好茶餅。
第二個標準為“縝繹而不浮”“舉之凝結”
即從茶餅的質地上來分辨其好壞,好的茶餅,質地松密,空氣可在茶餅內流通,但是不會松散,拿在手中,有一定的分量,外強中干的茶餅,宋人是看不上的。
第三個標準為“碾之則鏗然”
指的是用聲音來辨別茶餅的好壞,用器具從茶餅上碾過去時,會發出如敲擊金石般清脆的聲音。
要達倒這個標準,要求茶餅要緊湊干燥,反之聲音會很嘈雜,從聲音辨別茶餅好壞,也可以避免有劣質茶葉夾雜在茶餅的內部。
作為一個品茶大師,宋徽宗不僅給茶餅的好壞設立了標準,也對茶具和茶水有著自己的理解,
他認為,泡茶的器具“以銀為佳,熟鐵次之”,用銀器來泡茶,倒也符合他皇帝的身份,泡茶的水,則最好是清澈甘甜的自然之水。
《大觀茶論》為陸羽《茶經》以后的又一著作,是茶理論學的巔峰,讓喝茶這種行為充滿了儀式感和精致感,雖然過去了千年,但仍舊有著借鑒意義,然則品茶大師的身份,并不能給宋軍強大的戰力,在紙醉金迷的生活中,他似乎一天天的在麻痹著自己,看不到城防的虧空和百姓的疾苦,方臘率領的起義,并未從迷夢中將這位藝術家皇帝喚醒,直到金人的鐵蹄兵臨城下,他才猛然驚醒。不過到底是晚了,在金人勝利的號角中,繁華如斯的北宋亡了,文人雅客們曾經典雅精致的斗茶生活,也成為了歷史中微小的塵埃,在金人的馬蹄下四散消亡,不過所幸這些故事和那些辨茶的標準,隨著縷縷茶香飄揚到了今朝,給后人些許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