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探討發展茶葉生產機械化技術
發布時間:2025-01-09 點擊:31
歙縣地處安徽南部,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茶園面積25.9萬畝,總產7601噸,其中,名優茶產量3277噸,產值達2.207億元,是全國茶葉生產大縣。近年來,歙縣涉農部門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茶葉種植結構,推廣優質茶種,發展生態有機茶,同時,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大力推廣現代茶葉生產機械,生產名優茶,茶葉經營效益明顯提高,農民購置茶葉機械的熱情高漲,茶葉機械化正逐步走上規模化、多元化、清潔化、連續化、科技智能化的發展道路。
歙縣茶葉機械發展狀況
歙縣茶葉機械發展較早,七十年代末,全縣擁有初制廠1653座(人力203座),茶葉機械動力1792/23010馬力,茶機9679臺。茶葉機械動力大多為柴油機,茶廠基本屬于國家或集體所有制。家庭承包責任制以后,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集體統一的規?;庸つJ桨l生矛盾,家庭手工制作模式成為主流,嚴重制約了茶葉經濟的發展。進入九十年代,一家一戶粗放經營帶來的茶葉質量不高、茶葉賣難等問題,引起歙縣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適時提出了名優茶發展戰略,大力推廣先進茶葉機械,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財政資金用于茶葉初制廠改造和茶葉機械購置,全縣茶葉機械迅速得到改進和提升,二十一世紀,伴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和中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歙縣茶葉機械迅速向名優茶加工、倉貯、保鮮等多領域發展并向產前延伸,跨步進入了產業化、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的嶄新時代。至2009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179824千瓦,其中茶葉機械總動力45000千瓦。
1、名優茶制作機械已成為茶葉制作的主流機械。2009年底歙縣擁有名優茶機械3.8萬臺套,其中茶葉加工全自動先進流水線5條,總投入達1000多萬元,茶葉制作向技術先進、品類多元、配置成套、使用能源清潔化的高層次發展。機制名優茶占全年名優茶總產量的95%以上。
2、名優茶制作機械向技術先進、品類多元、配置成套的高層次發展。實施中央財政購置補貼政策,有效地推動了名優茶加工技術檔次和機械種類的擴展。扁茶機、毛峰機等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小川鄉洲頭梁村2002年開始引入扁形名優茶機,目前全村190戶有130戶購買扁形名優茶機械164臺,有機戶占全村總戶數的70%。歙縣溪頭鎮大谷運木嶺后自然村210戶,900余人,90%的農戶創辦了茶葉初制廠。霞坑鎮的吳德華、吳榮華等大戶引進綠峰牌連續殺青機創制“香茶”專銷上海,效益提高20%。三陽鄉茶葉大戶方立安一年內新增茶葉加工機械3臺套,年產毛峰400余擔、扁茶20余擔,生產總值達120多萬元。
3、茶葉機械化向產前延伸,茶園管理機械有了新發展。2009年全縣擁有茶園管理機械1400臺,其中新增茶葉修剪機504臺,新增茶園機械化管理面積達1萬畝。一人操作一臺修剪機每天可修剪茶園6.5-9.5畝,而傳統的人工修剪方式每人每天一般修剪1.6-2.3畝。機械修剪具有輕、快、便,茶樹萌芽齊等特點,因其效率高、成本低深受茶農歡迎。
4、茶葉機械向產后延伸,茶葉保鮮貯藏機械得到推廣使用,提高了茶葉附加值。2006年以來歙縣陸續新建保鮮庫房84座,可儲存農產品近1600噸,農民增收近320萬元。歙縣立安茶廠自建成750平方米的大型保鮮庫后,不僅確保了名優茶在一年的商品周期中品質基本不變,而且使茶葉附加值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