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到春茶季,我們該如何選購普洱春茶?
發布時間:2025-01-07 點擊:46
鮮葉階段,該如何判斷茶葉的品質?
這點大部分人不需要了解,因為直接選購鮮葉的人極少,除非你是要到茶區收鮮葉制作的。
在此簡單歸納,讓大家有個概念。
①對于普洱茶來說,能直接決定品質的就是茶區山頭了,其次就是樹齡和生態。
山頭茶如果不采摘過渡,其品質是被歷史證明的,只要價格合理的情況下。未來基本是可以預期的。
②就是鮮葉的重量,同樣體積的條件下,內含物含量越好,品質越高的鮮葉重量更大。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直接撈一把在手里,壓力感會完全不一樣。這個辦法幾乎適合大部分的農作物,有肉感、有內質的產品都是感覺有重重的下墜力,比如云煙。
③拉絲,扯開鮮葉有膠質,有拉絲感。
只有膠紙濃厚的茶,才會有拉絲,也才會有黏連感。
其它,如采摘細節,有沒有馬蹄印,標不標準,黃片多不多,等等。可以看出茶農對自己產品的態度和做茶的精細程度,仔細程度。其它農產品道理同樣適用,只要在云南農村待過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觸類旁通。
毛茶階段,如何判斷茶葉的品質?
這點,對大部分人都適用。那些每年茶山行,總想自己存點茶的個人朋友,幾乎一切普洱茶的老板,這點都有必要做粗淺掌握。否則,可能一開始你就敗了。
云南普洱茶,是如此多變,如此豐富,幾乎超乎咱們的初期想象。它,不像其它產品那樣,成品定型后就能直觀地看出品質來。
普洱茶不一樣,有時新茶試喝很好,看起來討巧的產品,不一定就具備后期的轉化能力。這也是很多新手栽跟頭的原因。做普洱茶,真的要懂。
除去鮮葉階段的判斷,毛茶階段對拉絲、黏連感判斷膠紙;馬蹄印,采摘精細程度等判斷茶農采茶、種茶的態度。
這個環節還要看毛茶制作的結果,攤晾程度、殺青程度、揉捻程度、曬青結果等等都必須在這個階段看。
普洱茶從鮮葉到個人餐桌上有若干環節,每一環節都決定著茶葉的品質,只有把每一個環節都拆開,做精細管理和精細判斷,建立相應的品質標準,才能最大程度地確保輸出結果的滿意。
①攤晾程度,是普洱茶和紅茶的分水嶺,也是普洱茶是否有紅茶化傾向的關鍵。
輕度攤晾失水,一方面是方便殺青,不要把茶葉炒糊了;另一方面,是確保鮮葉不要過渡發酵氧化,保留苦澀味。而重點攤晾,則有氧化過渡的風險,苦澀味降低,紅茶的香甜味會出來,當下喝可能感覺好,后期則喪失了轉化的空間。
外觀表現就是茶葉是否仍然青綠,保持原色和鮮活感。
②殺青和揉捻
殺青,最簡單的要求就是不要把茶葉炒糊了,也不要出現翻炒不均勻的情況。
揉捻,如果過渡揉捻,茶葉細胞壁破壞嚴重,前期會給人茶氣重,滋味濃烈的感覺,后期轉化空間會下降。
因此,適度殺青,適度揉捻都很重要。
③曬干,保證茶葉的適度含水率,一次干燥到位很重要。
有時咱們泡普洱生茶,會發現喝起來不錯,但湯是渾的。就有可能是在干燥的時候茶葉被捂到了,發生了二次干燥的情況。新茶茶湯還有點甜甜的,就不僅被捂到,攤晾時還發酵過渡了。
以上這些細節,都是需要去判斷的。缺陷會一直藏在產品里,需要結合產品陳期,在每個環節審視。如果是采購新茶毛茶,就更加需要重視。
對于接觸普洱茶不久的人來說,是很難判斷的。因此,采購新茶如果盲目下單,風險會很大。
選擇靠譜的供應商,靠譜的上游,依靠對人的判斷,來降低選茶的成本,是一個辦法。
有些能自己判斷的,要把握住,不能自己判斷的,多咨詢同行靠譜的朋友,多問方法、原因和外在表現。少問結論性的東西,問結論性的東西,容易被圈進各種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