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普洱茶生產制作工藝經歷的幾個階段
發布時間:2025-01-05 點擊:32
1986—1987年云南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大概種了100萬畝的新鮮臺地茶,大概從90年開始逐漸采摘,今天我們喝92年的下關鐵餅,我和陳杰還有余老師說,這里面用了86年、87年種下的茶葉,剛剛能夠采摘就使用進產品里,有點薄。也就是說89年以前的茶葉主要是老茶園的,89年以后的茶葉多為新茶園。89年以前是厚紙、89年以后是薄紙;89年以前是國營廠,89年以后是多元性的。這些特點就是新生代的出現。
第一階段:國營計劃時期的傳統經典嘜號拼配。多為茶園茶,穩定的配方、口味致的包裝,不同批次區分,如7542青餅101、102、103。指2001年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第二階段:1996年隨著計劃經濟的深化改革,多種所有制和多元化包裝形式出現,其制作為傳統經典嘜號拼配,但在包裝上有不同的形式出現。如g6年勐海紫大益,出現了第一批紫“大益”商標,如橙中綠,在外包裝上把傳統綠色茶字改為橙紅色。
第三階段:到了1996年,野生茶、野放茶、大樹茶概念出現,代表為96年云南省公司9682野生青餅,多為大樹野放茶的混拼,只追求概念,不太講求口味。
第四階段:到1999年,易昌號出現,代表了野放茶的混拼向地區純料及山頭純料概念的轉變。
第五階段:到2004年,野放茶又回到不同地區、不同口味的拼配,代表為陽春三月(用云南三十余縣五十多座古茶山的茶菁拼配而成)、永年99(用了云南十余縣、二十余座山古樹茶進行大規模拼配)。
從此,普洱茶概念分為兩派:一是純料山頭為王概念;一是拼配為王概念。
第六階段:這一時期的1997年,普洱茶加工制作還出現了新的方法,用放舊的青毛茶來壓制,市場稱為翻壓茶。同時也出現了生熟配,不同程度發配的概念,代表為8972磚、8892餅等。
從倉儲來看,“新生代普洱茶”的存放經歷了由傳統港倉——人為濕倉——絕對干倉——自然天然倉——人為控制、專業陳放倉的轉變過程。
新生代普洱茶有如下特點:
第一,該時期生產廠家由中茶公司屬下四大國營茶廠(1昆明茶廠、2勐海茶廠、3下關茶廠、4普洱茶廠)統一的中茶商標到國營茶廠改制為集體后出現多種商標。直至1999年,多個私營茶廠出現,多元化包裝及商標形式的出現,使普洱茶進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時期。
第二,該時期餅茶包裝多為機器薄棉紙,到1996年出現仿手工厚棉紙,2d02年出現高檔韓國厚棉紙包裝。這區別于80年代的手工厚棉紙包裝。有人忽悠我,拿了個薄紙的茶來說這是86年的8582,我笑著說86年還沒有用這么薄的紙在包裝茶葉呢!要知道這些知識就能夠辨別真偽了。
第三,90年代以后野放茶的概念回來了,在89年以前,國營廠是不收野放茶、古樹茶的,沒有古樹茶的概念的,90年代以后,古樹茶、純料茶的概念慢慢出現,易武的、景邁山的、勐庫的,一座山的茶葉有,拼配的茶葉也有,這是這個時期的又個特點。從9682到99年的易昌號到2001年的昌泰號,這都是古樹茶。
2004年我們曾經做過一款茶葉,用云南省30多個縣50多座山的茶菁拼配的一款茶叫“陽春三月”。其中有30多座山從解放以后就沒有用過那些茶葉了,有人戲稱它為“處女茶”,這款茶今天早上我們也喝了,2005年又用10幾個縣,20幾座山的茶葉生產了一款“永年99”,這個時候大規模的拼配茶已經出現了,有了純料茶、拼配茶之分。這個時期還出現了用放舊的生毛茶來壓制茶磚、茶餅,如8972、8892、江城磚等。
所以我們把這個時間段劃分為1990年至2006年。為什么到06年呢?06年上半年是理性的,下半年是狼煙四起、硝煙彌漫,普洱茶是一片混亂,那個時期到現在是普洱茶的震蕩調整期,這個調整期即將結束。所以我們把新生代說成是90年到06年的上半年,這是新生代的大體概念,是我們征求諸多行內人士,商量后總結出來的,你可以不同意,這是我們的想法,只是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