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川世府“制茶能手”評比賽收樣結束
發布時間:2025-01-06 點擊:59
19日,今年武夷山市第一個茶葉賽事——第二屆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制茶能手”評比賽結束收樣。
這一次賽事共收到大紅袍、肉桂、水仙茶樣315個,涉及到28種名叢、品種茶樣72個。
“制茶能手”評比賽將于7月3日至5日在星村鎮黃村村舉行。
社員充滿信心
2013年,黃村村支書黃正華牽頭成立了茗川世府農民專業茶葉合作社,2014年,首屆“制茶能手”評比賽舉行,讓許多原先無客戶的茶農有了買家,實現了“零客戶”的突破。
通過比賽,采購商直接與茶農聯系,到茶農家買茶的茶人更是讓許多茶農嘗到“買主上門”的好處。
“我的茶很好賣。”19日,社員鮑忠兵表示。今年的比賽新增了嘉賓現場采購環節,因此社員在送樣時需標注茶樣的數量及價格。鮑忠兵在送來的肉桂茶樣上標注的價格是3000元,這種價格是比較高的了,但他自信滿滿地說:“茶好價格才敢叫高,就算是這種價格,往年也很好賣。”
品質保證是關鍵
武夷巖茶的春茶采制期一般在4月中旬到5月中旬。今年,從3月中旬就開始的綿綿細雨讓茶農心頭一緊,4月到5月連續的陰雨天氣更是讓茶農擔憂。
“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在武夷山,茶農們都知道,茶葉做得好不好,“老天爺”賞不賞臉很重要。晴至多云天露水干后采摘的茶青較好,雨天和露水未干時采摘的茶青較差。
“今年的天氣,‘老天爺’有點刁難人了。”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監事長周澤有說,4月到5月總共就晴了兩三天。茶青不采又不行,所以采的很多都是“雨水青”。
“雨水青”顧名思義,就是下雨天采摘的茶青。“若遭陰雨風南來,色香頓減淡無味”,《武夷茶歌》中的兩句詩正是對雨水青的真實描述。
雨天采制的茶青,表面水較多,且鮮葉內含水分也很高,加之陰雨天環境濕度大,這會給做青帶來困難,做出好茶的比例相對較少。
“不管如何,還是可以通過精制工藝,如炭焙這道工序,來彌補雨水青的不足。”周澤有表示。
合作社成立的一年里,將專家、技術骨干等有意識、有組織地整合在了一起。茶農生產中的困難,由生產技術服務組解決。茶葉加工遇到技術問題,加工碳焙技術服務組迅速上門。在制茶期間,合作社的審評組會定期到茶企審評、指導歸堆。對初制過程中的不足,提出一些指導意見,供茶企在精制過程中改進。同時,合作社還會派出專家組上門的服務,一對一的幫助茶企,在質量上保證茶葉的品質。
盡管今年的天氣不那么盡如人意,但是通過后期技術上的一些改進,今年黃村茶葉的品質絕對是有保證的。
反哺“造血”功能
本次比賽,組委會還將邀請30名茶葉采購商作為嘉賓,進入專設的現場交易區,品嘗、選購茗川世府的好茶。在這個過程中,嘉賓中意的茶,可以直接與送樣人商談價格。因為雙方都不知道最后的獲獎結果,嘉賓用一個實惠的價格選購的茶,有可能是這次賽事中獲得“制茶能手第一名”的茶。
“在現場交易區成交金額的10%,還將作為村財收入,納入村財。”黃村黨總支書記、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正華說,“我們希望合作社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給村民帶來富裕的同時,也增強村級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雙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