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茶緣
發(fā)布時間:2025-01-06 點擊:38
《紅樓夢》里的賈母,真是個懂得生活、善于生活的老人。第41回寫她在大觀園綴錦閣設(shè)家宴,酒醉飯飽之后,想轉(zhuǎn)移環(huán)境、調(diào)劑心態(tài),就帶著寶玉、黛玉、寶釵和劉姥姥到花木扶疏的攏翠庵去吃茶。剛好妙玉是個茶文化大師級的人物。她要好茶有好茶,要好水有好水,要好茶具更不在話下,盤,沏了一杯“老君眉”敬奉賈母,大有“添福添壽”的美意,再加上劉姥姥的插科打諢,怎能不叫賈母滿心歡喜。吃茶到了這種地步,也可以說夠品位的了。
言歸正傳。我是個凡人、俗人。50歲以前只喝開水,不喝茶。50歲以后,早上起床喝一杯茶水,主要考慮口還有一大套絕妙的飲茶理論。結(jié)果她親自捧了個“云龍獻壽”小茶腔和腸胃需要沖洗,茶就起了洗滌劑的作用。但日子一久,習(xí)慣成自然,茶逐漸代替白開水成了日常的飲料。可是仍不能分辨茶味,只覺得有二三好友邊敘談邊喝茶,似乎更有勁也更有味。再后來,在讀書寫稿的片刻休閑時間里,最好也有杯清茶有手,細(xì)酌慢咽,才有助于凝神思考,才有飄飄欲仙之感。曾自撰一聯(lián)曰:清茶一盞秋光薄,殘燭三更書味長。到那時,終于把喝茶作為我老年生活的伴侶了。
當(dāng)然,我輩工薪階層,無法講究名貴的佳茗好水。每年春夏之交,安徽親戚帶來新上市的黃山毛峰,買幾瓶農(nóng)夫山泉烹泡,就已經(jīng)算是高級享受了。好在要求不高,只要淡而有味即可。不過,也曾有機會嘗過絕佳名茶,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上世紀(jì)90年代初,蘇州洞庭東山邀請上海新聞界幾位朋友品嘗新上市的正宗碧螺春,我躬逢其盛。那一天清早,旭日初升,空氣清新滋潤,沁入心肺。我們聚集在紫金庵的禪堂里,四周靜悄悄的。主人拿來新茶(按當(dāng)時市價,每市兩約三四百元),只見碧螺春果然顆顆螺旋形,嫩綠色,白毛聳然,以華氏80度清泉開水沖之,水色淡綠清沏,香氣撲鼻,入口爽甜,味醇而淡。我們一面品茗,一面觀賞佛堂中的羅漢雕像,頓覺疲勞盡除,俗念全消,如今市場上贗品充斥,真品難求。所以碧螺春的茶緣至今成為我記憶中的一場美夢。
去年重陽節(jié),應(yīng)茶葉學(xué)會劉啟貴兄之邀,赴陸家嘴美食城廣場古道茶館參加敬老茶會。浮想聯(lián)翩,因撰此文,為老年朋友喝茶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