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對待“人走茶涼”
發布時間:2025-01-02 點擊:30
“人走茶涼”是人們議論不休的老話題。隨著每年的“老年節”越來越近,又往往成了新話題。剛剛辭世的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的晚年生活,對“人走茶涼”作了很好的詮釋。1993年3月31日,萬里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領導崗位退下來,隨即給自己立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的規矩,以示對在位領導干部工作的支持。
“人走茶涼”一詞古已有之,后來被喻為世態炎涼、人情淡漠。京劇《沙家浜》中的阿慶嫂有一句很經典的唱詞:“人一走,茶就涼。”阿慶嫂勇敢機智過人,她以“來的都是客,過后不思量”的茶館待客之道,與懷有鬼心腸的敵軍司令胡傳魁、參謀長刁德一巧妙周旋智斗。現在人們借用“人走茶涼”,寓意與劇中有別,是比喻一些領導干部退休后遭受冷落的境況。
在新社會,人與人是一種平等、和諧的關系。但必須看到,封建思想的殘余還有影響。由于種種原因,有些地方社會風氣變差了,上下級關系變味了,潛規則盛行了,一些人熱衷于找后臺、傍大款、拉關系,而有些權勢之人“不給好處不辦事”。有人感嘆這種世風日下、人情淡漠的“人走茶涼”,是發泄對社會不正風氣的不滿。當然,也有人貪權戀棧,想留住昔日“風光”,甚至想謀取私利。當這種欲望沒能滿足時,就生發“人走茶涼”的感慨。顯然,這就出格了。
“人走茶涼”是自然現象,哪有熱茶擱置久了不涼的呢!“人走茶涼”也是社會現象,從領導崗位退下來,不再負責那份工作,找上門的人自然就少了,一些待遇或禮遇與在位時相比,也會有所差別,這屬于正常的變化。退下來的老同志應適應人生這一大轉變,享受萬里那種“退休不發愁,橋牌加網球,還有許多好朋友,我的晚年樂悠悠”的悠閑生活。當然,盡其所能地為社會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也是好事。但不可有非分要求。不然,就會自尋煩惱,有損身心健康。
不可否認,當你身居高位之時,有人會覬覦你手中的權力,想方設法套近乎;當你退位了,就翻臉不認人。對這種“人走茶涼”,大可不必在意。遠離這種趨炎附勢之人,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人間自有真情在。領導者在位時公道正派、勤政廉政、嚴格自律,大家都會看在眼里,退位后自然報以“熱茶”禮遇;倘若在位時趾高氣揚、漠視群眾、與民爭利,甚至濫用權力,那就令人寒心了。這樣的人遭遇“人走茶涼”,也就不足為怪。那涼的豈止是“茶水”,而是“人心”啊!
萬里晚年自得其樂,堪稱老同志的楷模。但愿有更多離退休老人都有這樣清醒、豁達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