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感“跑偏” 信陽毛尖“短視”遭痛批
發布時間:2025-01-02 點擊:26
一場持續一周的春雨,讓茶鄉信陽的茶農苦不堪言:雨前茶沒有采完,采茶工歇業,茶葉減產,茶農收入降低……
“對于信陽毛尖來說,‘望天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信陽毛尖的價值感正在一步步走向死胡同。”著名茶業專家歐陽道坤在接受今報記者專訪時指出,信陽毛尖的“芽”和“綠”都是應該被痛批的!“如果不能把信陽毛尖的價值感拉回正確的軌道,信陽毛尖品牌將走向毀滅!”
【人物名片】
歐陽道坤,中國知名茶經濟、茶產業與茶營銷專家,中國茶媒體知名專欄作者、茶行業獨立評論家,中國茶企領袖俱樂部秘書長,中國茶媒體與茶智業聯盟秘書長。曾任信陽毛尖集團副總經理、信陽國際茶城運營公司總經理等職務,研究信陽毛尖近20年,發表關于信陽毛尖的著作近10部。
【觀點】
“小混淡”不是信陽毛尖的正統
從春茶開采到谷雨之前,歐陽道坤前后到茶山上去了五趟,每去一次,他的心情便沉重一分,“每次喝到的毛尖,都有一種青草氣!”
他第一次去,是在明前茶剛開采不久。在浉河港一處茶葉合作社,他喝到了剛剛炒制完成的第一杯毛尖。“全是小芽頭,泡出來綠綠的,湯色很混。”沖泡出來的顏色,讓這位茶專家皺起了眉頭。
他喝了一口,感覺不對味兒,“是很鮮爽,但茶味很淡,還有一種青草氣,入口不潤,回味不甘。”
前后五趟,他去不同的地方,喝到的都是這種茶。
“信陽毛尖的特色是什么?”實在忍不住,他問一位茶農。“小混淡,現在都追這個!”幾位茶農異口同聲地回答,讓歐陽道坤心里發寒。
茶農口中的“小混淡”是這樣定義的:小,全是小芽頭,不帶葉;混,沖泡出來湯色渾濁;淡,入口茶味不濃、不厚。
“真正頂級的信陽毛尖,是一芽一葉初展的明前茶,什么時候變成了只做芽頭?”歐陽道坤說,這種現象不僅存在于普通茶農中,眾多商家,包括一些信陽毛尖的龍頭企業,同樣在這樣做。“小混淡不是信陽毛尖的正統,‘芽’和‘綠’都該被痛批!”
【痛批“芽”】
單一做“芽頭”對茶產業有致命打擊
“信陽毛尖應該在核心地域和傳統工藝上提升價值感,但我們嚴重跑偏了,茶農和茶企為了樹品牌,就開始打‘芽頭’的牌子。”常年研究茶,尤其是信陽毛尖,歐陽道坤對此了如指掌。
不知從何時開始,頂級信陽毛尖就是純芽頭的聲音,成為判定信陽毛尖好壞的標尺。“一斤毛尖8萬個芽頭”、“芽頭越小越多越值錢”這樣的宣傳,有營銷的需要,更有大環境的推波助瀾。
信陽毛尖作為綠茶,本身講究外形好看,而社會風氣、審美觀念的表象化,驅使信陽毛尖一步步向做“芽頭”的軌道上靠攏。
“加上一些所謂的成功案例的影響,更堅定了信陽毛尖做芽頭。”歐陽道坤告訴記者,金駿眉用芽頭做茶,取得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從宏觀和長遠來看,給傳統的茶行業帶來了破壞。
“做芽頭,不利于茶農增收。”歐陽道坤分析,用芽頭做茶,成本高,茶葉的利用率低。“信陽毛尖明前茶的周期非常短,人工采茶,一天采不了一斤芽頭,過了期限不再采摘,茶葉就白白地浪費掉了。”
“做芽頭,對消費者沒好處。”歐陽道坤說,“純芽頭除了鮮爽度高,以及所謂的‘好看’之外,沒有其他的好處。”相比于一芽一葉初展,芽頭口味太淡,沖泡兩三次就沒有了茶味兒;加上生長周期太短,茶多酚含量少,微量元素含量低,營養價值缺乏。“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花高價錢,沒有喝到傳統意義上的正宗 信陽毛尖。”
從長遠來看,單一做“芽頭”,對于信陽毛尖茶產業的運行,有著致命的打擊,“傳統意義上的名優茶丟了,芽頭本身的價值感并不大,長此發展,就是死胡同。”
【痛批“綠”】
一味追求“綠”更是害人害己
在歐陽道坤看來,相較于“芽頭”,信陽毛尖所謂的“綠”更是害人害己。
“傳統意義上的信陽毛尖,泡出來的湯色是淡綠泛黃的,現在做出來的,一味追求綠,喝了有害無益!”歐陽道坤通過研究和調查,找到了信陽毛尖變“綠”的根源,用他的話說,是“核心工藝缺了一把‘火’”。
據他分析,為了增加茶葉的色和形,在高溫炒制時,“殺青”不透,此其一;傳統的“理條”工藝需要高溫快做,現在都是低溫慢做,此其二;“焙火”(又稱烘焙)時間短,溫度低,此其三。
“這三道工序都與火有關,但都是火力不夠,水分含量高。”歐陽道坤說,“殺青”不透,導致沖泡出的顏色變綠,并帶有一股草青氣,全沒了信陽毛尖的香氣;“理條”低溫慢做,導致毛尖的表層被破壞,泡出來變“混”;“焙火”時間短,導致信陽毛尖常溫下難以保存、怕開水。
“這樣的毛尖泡出來的水,喝了不但無益,還有損消化道,長期喝,對身體危害更大。”歐陽道坤說,出現這樣的情況,直接原因是茶葉成本提高,部分茶農、茶商為了追求高利潤,不得不為;而根源在于,信陽毛尖加工、生產、銷售過于分散,整個行業難以監管和把控。
【出路】
政府組織龍頭企業帶頭改
信陽毛尖是信陽的一個重要產業,從業人口達百萬,影響深廣。“痛批它是因為對它有感情,不愿毛尖的路越走越窄。”作為在信陽生活了幾十年的茶業專家,歐陽道坤對信陽毛尖的現狀非常著急,“現在正在走彎路,希望能把它拉回到正途上來。”
“同樣是綠茶,西湖龍井、碧螺春、蒙頂甘露、廬山云霧,都不存在難儲藏、怕開水這樣的問題,在這方面,信陽毛尖要學習人家的長處。”歐陽道坤說,他常年在外參加茶事活動,看得多,聽得多,思考得也多,“說句難聽的,信陽毛尖再不改變,遲早要完蛋!”
對于信陽毛尖出現的“芽”和“綠”的問題,歐陽道坤也給出了解決的方案:“首先在宣傳上,要回歸傳統的導向,擴大對信陽毛尖知識的宣傳普及;消費意見領袖要帶頭引導;龍頭企業,比如龍潭和文新,有責任去引領,去踐行。”歐陽道坤最后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政府去組織,這個責無旁貸。”來源:東方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