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八仙茶的產地
發布時間:2024-12-29 點擊:25
詔安八仙茶芽葉生育力強,發芽較密,持嫩性強。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中下旬。產量高,每667平方米產烏龍茶200kg。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1.7%、茶多酚26.2%、兒茶素總量20.8%、咖啡堿4.3%。適制烏龍茶、綠茶、紅茶,品質優。那么,詔安八仙茶的產地在哪里呢?下面一起來了解看看。詔安八仙茶的產地
詔安八仙茶產于福建省詔安縣。詔安縣是因其處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南亞熱帶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具有400年的產茶,形成了傳統的閩南烏龍茶采制加工工序和品質特色。主產茶區秀篆鎮與全國十大名茶“鳳凰水仙”原產地“鳳凰山”毗鄰;20世紀30年代成為福建閩北“武夷巖茶”和安溪“鐵觀音”銷往廣東乃至東南亞各地的陸上棧道。
詔安八仙茶有條形和卷曲形兩種,以條形居多。條索壯結,色澤青褐或黃褐油潤。香氣清高銳長,品種香明顯;滋味濃厚,稍有苦澀感,爾后回甘,有收斂性,回味持久,耐沖泡。湯色橙黃或金黃,湯色明亮;葉底黃綠色較肥厚,綠葉紅鑲邊。
詔安八仙茶發展歷史
解放后詔安縣茶葉生產有過兩次發展高潮:六十年代開發萬寶山,開荒種茶,從安溪、武夷山引進茶樹良種擴種數千畝;八十年代開始大面積種植本縣選育的八仙茶茶園二萬多畝;九十年代末與解放初相比,全縣茶園面積擴在20倍,茶葉產量增加60倍,茶葉產值增長200多倍,詔安縣形成了漳州市第二產茶大縣。
1965年在詔安縣秀篆鎮與廣東毗鄰的凹背畬高山茶園中發現有性茶種繁殖的變異株,將其移種到茶站茶樹品種園內,采用單株選種法,按烏龍茶良種標準,經三年篩選出綜合性狀優異的單株,1968年在汀洋茶場進行短穗扦插育苗,后逐年繁育推廣,在同行專家的熱情幫助和精心指導下,育成無性系烏龍茶新品種。
1982年市科委組織有各縣農業、茶廠、茶站等技術人員參加的新品種鑒評會,因該茶種育于八仙山下的汀洋茶場,命名為“八仙茶”,1985年八仙茶選育參加全國烏龍茶學術研討會學術交流,在肯定八仙茶選育成果的同時,決定進行省級鑒定,1986年11月福建省農業作物品種審定為省級良種后,被推薦參加全國首批茶樹良種區域試驗,八仙茶在湖南、廣東兩省茶葉進行為期六年的試驗研究。
1994年1月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審批為國家級茶樹良種(gs1302-1994)是建國以來唯一新選育的國家級烏龍茶良種。
詔安八仙茶萌芽早、產量高,制烏龍茶香氣高銳(品種香突出),茶味農厚耐沖泡,回味甘爽持久等特點,原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浙農大教授莊晚芳先生生前認為“八仙茶品質優異,香味堪與鐵觀音相媲美”。八仙茶榮獲中國新名茶獎、農業部優質茶、福建省名茶、海峽兩岸烏龍茶品評會頭等獎,八仙茶編入《中國茶樹品種志》,入選農業部編印的《中國名優茶選集》一書。“八仙茶選育和推廣”項目獲福建省1989年科技進步二等獎,1997年福建省科技成果展覽會金獎,農業部八五農業科技成果展覽會上展出詔安八仙茶。
八仙茶投產后(一般種植后第五年起)平均產量干毛茶2700公斤/公頃,年產值6萬元/公頃,純收入3萬多元/公頃;比梅占、毛蟹茶種產量增加40%,產值增加一倍多,效益則提高4-5倍。湖南省茶葉試點的四至六齡八仙茶園年產值達7.5-15萬元/公頃,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十多年來詔安縣累計繁育八仙茶苗2億多株,供應閩、粵、桂、蘇、湘、川等六省72個縣(市)種植近8000公頃,已成為新的烏龍茶當家品種,詔安縣累計種植八仙茶2.8萬畝,1998年產八仙茶2500噸,產值6000萬元,成為詔安縣農業支柱產業。
詔安八仙茶特色
1965年在福建詔安縣選育成功的無性系新品種。
八仙茶系采用閩南烏龍茶制法,結合其品種特性精制而成。外形深綠油嫩,湯色澄黃明亮,香氣清長持久,滋味清爽可口,有回甘。品種香顯露,夏暑茶有較高香氣,秋茶與冬片的高香更使人心曠神怡。
八仙茶的選育成功,獲得了福建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被農業部茶葉質量鑒測中心鑒定為名優茶。在1988、1991年福建省名優茶評比中,八仙茶的外形與內質均得到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先后兩次獲得福建省名優茶的優質獎。八仙茶的初制品絕大多數銷往廣東一帶,用單純精制或配合鳳凰單叢茶精制,在廣東省內銷或外銷,一直保持較好勢頭。
八仙茶具有高產、高香、高濃度等優點,賣價高,銷售前景好,在市場上有競爭能力,可出口創匯,開發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