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和鐵觀音比較
發布時間:2024-12-20 點擊:56
龍井和鐵觀觀比較哪個會比較好點的呢?下面就讓我來告訴大家吧。
鐵觀音1、鐵觀音:鐵觀音茶樹品種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說是安溪縣松林頭茶農魏蔭信佛,每晨必奉清茶一杯于觀音像前,十分虔誠。一天,上山砍柴,偶見巖石縫隙有一株茶樹,極為奇異,就挖回家精心培育并采摘試制,其成茶成重如鐵香如蘭花,凝為觀音所賜,即名鐵觀音。此為“魏說”。另一說法是王說,是在乾隆初年春,蕘陽村書生王士讓與諸生會文于南山,見層石荒園中有一茶樹異于其他茶樹,于是移植南軒之圃,悉心培育繁殖采制成品,氣味芳香異常,泡飲后,令人心曠神怡。后進獻朝廷,乾隆賜名“南巖鐵觀音”。
2、碧螺春:相傳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名叫碧螺的姑娘,東洞庭山上住著的一個名叫阿祥小伙子。兩人心里深深相愛著。有一年,太湖中出現一條兇惡殘暴的惡龍,揚言要碧螺姑娘,阿祥決心與惡龍決一死戰,一天晚上,阿祥操起漁叉,潛到西洞庭山同惡龍博斗,直到斗了七天七夜,雙方都筋疲力盡了,阿祥昏倒在血泊中。碧螺姑娘為了報答阿祥救命恩,她親自照料阿祥。可是阿祥的傷勢一天天惡化。一天,姑娘找草藥來到了阿祥與惡龍博斗的地方,忽然看到一棵小茶樹長得特別好,心想:這可是阿祥與惡龍博斗的見證,應該把它培育好,至清明前后,小茶樹長出了嫩綠的芽葉,碧螺采摘了一把嫩梢,回家泡給阿祥喝。說也奇怪,阿祥喝了這茶,病居然一天天好起來了。阿祥得救了,姑娘心上沉重的石頭也落了地。就在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時,碧螺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她倒在阿祥懷里,再也睜不開雙眼了。阿祥悲痛欲絕,就把姑娘埋在洞庭山的茶樹旁。從此,他努力培育茶樹,采制名茶。從來佳茗似佳人,為了紀念碧螺姑娘。人們就把這種名貴茶葉取名為碧螺春。相傳采茶姑娘把采下的茶葉放在胸口的衣襟內,新鮮的嫩葉由于得到體溫的熱氣,揮發出極濃的香味,故“嚇煞人香”。后來康熙皇帝南下蘇州,駐驛太湖,蘇州地方官員進獻當地名茶嚇煞人香,康熙頗有文采,嫌其名不雅,因此賜題碧螺春為茶名。
龍井茶3、龍井茶: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采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后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里不適,并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么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后已經干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后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后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后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后。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經過茶農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龍井茶產量不斷增加,品質日益改進,如今已香飄萬里,譽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