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靜”品鑒金駿眉
發布時間:2024-12-18 點擊:34
中國的“茶”字,從結構上來講,是由“艸、人、木”三者組成的。即所謂的“草木之中有一人”,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地、人”是統一的。茶是有人性的,因此我們品茶必須講究“和、靜、雅”,“和”是茶之魂,“靜”是茶之性,“雅”是茶之韻。
品茶自古以來,就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同時,又是一種以茶為媒的交友方式。她可增進友誼,美心修德。中國人,品茶歷來就十分重視環境。講求清靜恬淡,在品茶的過程中靜心安神,陶冶情操。所謂茶境,指的是品茶的環境,她要與心境和人境保持一致。
(一)環境——品茶環境宜雅
有好茶,還必須要有一個舒心的品茶環境。品茶環境對品茶人的心境有很大的影響。品茶環境包括室內環境與室外環境兩個部分。明代雅士陳繼儒《小窗幽記》,對品茶的室內室外環境做了這樣的描述:
凈幾明窗,一軸畫,一囊琴,一只鶴,一甌茶,一爐香,一部法
帖。小園幽徑,幾叢花,幾群鳥,幾區亭,幾拳石,幾池水,幾片
閑云。
就室外品茶環境而言,要求的是以大自然的美景作為品飲的環境。追求的是野幽情溢,林泉逸趣,回歸自然的意境,從而相得益彰。
唐“大歷十才子”錢起《與趙莒茶宴》詩云: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該詩描述了茶宴的環境,幽篁叢中、綠蔭之下,香茗洗凈凡心,蕩滌塵埃,與宴之人興難盡,一直喝到夕陽晚照,蟬鳴聲聲。
“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
暮潺潺。”在這種環境下品茶,茶、人與自然最易展開精神上的溝通,
洗凈塵心,達到精神上的升華。
至于室內的品茶環境,則應堅持以窗明幾凈,裝修簡潔,格調高雅,溫馨舒適,安靜清心為宜。輕裝修,重裝飾,盡可能多的用茶書面作品來點綴。內部陳設要素雅簡潔、古樸大方,切莫富麗堂皇,奇異奪目。室內光線要柔和,不能太明亮耀眼;空氣應流通清新,忌異味。如能播放一些優雅輕音樂,則更能體現茶室的品味。
(二)心境——品茶人心袁靜
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所謂“心境”即品茶時的心情。品茶一般需有閑情,最好是靜坐無為的時候。“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戰,儼聽松濤,傾瀉人杯,云光滟瀲。此時幽趣,故難與俗人言。”這是羅廩在《茶解》中的描述。山中靜夜,身心閑適,親手把持,既從味覺、嗅覺上得茶的清香甘醇,又從聽覺、視覺上獲“水火相戰”之聲、“云光飄渺”之景。此中之愜意,真只可體悟而難與人言。
刳得心來忙處閑,閑中方寸闊于天。
浮生自是無空性,長壽何曾有百年。
罷定磐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
我雖未似師被衲,此理同師悟了然。
——唐詩人?杜荀鶴
詩的大意是:人生在世為名忙,為利忙,不時忙中偷閑,且靜下心
來品茗。當我們的心一旦靜下來,那方寸大小的心便會變得比天空還遼闊。他強調的是品茶時的心境。
所以,我們品飲金駿眉時,一定要有一個好的心境,否則是不可能
真正體味金駿眉與其他茶的區別和不同,就是浪費,更是對好茶的一種
糟蹋。至于精神上的放松就更無從談起了。
(三)人境——品茶人數宜適
“人品即茶品,品茶即品人。”人境,即品茶人的人數以及品茶人自身素質涵養所營造出來的心理環境。
關于品茶人之涵養,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詩中寫道:“九日山僧院,東籬菊花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意思是說能夠賞菊、品茶、體味茶香的,自然是超塵脫俗之人。明人徐渭在《煎茶七類》中云:“煎茶非漫浪,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古來茶人都很看重人品茶清。陸羽在《茶經?一之源》中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宋代歐陽修有詩云:“泉甘器潔天色好,坐中揀擇客亦佳。”他們說的是,喝茶品茗應是人與茶相宜,人與人相和,這樣方有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