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沖泡方法-白岳黃芽制作工藝
發布時間:2024-12-17 點擊:28
什么決定茶葉價格 ?花茶沖泡方法-白岳黃芽制作工藝
白岳黃芽制作工藝白岳黃芽產于休寧縣城西30里處的齊云山上,又稱為“齊云毛峰”。齊云山峰峰相連,嶺嶺相接,杉林蔥郁,云霧彌漫,低溫濕潤,土質肥沃,自然條件十分有利于茶葉生長。制作出來的成茶品質也十分優異,外形內質兼優。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白岳黃芽的制作工藝。白岳黃芽制作工藝
白岳黃芽色、香、味三者俱臻上乘,除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外,同它的制工精巧是分不開的。茶葉要求在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采“一旗一槍”(即一芽一葉初展),制作分殺青、初烘、足干三道工序,遵循“炒得輕,抓得快、抖得散、翻得勻、撈得凈”的殺青要領,做到“手不離茶,茶不離鍋”。
白岳黃芽不經揉捻,殺青后即上烘籠,烘制分毛火、足火兩個階段,中間經過攤花茶沖泡方法涼、回軟過程直到烘至手掐可碎,黃綠毫顯,幽香撲鼻后即成。白岳黃芽品質優良,1979被評為地方名茶之一。
白岳黃芽有什么特點?
白岳黃芽又名齊云道茶,也稱齊云毛峰,產于安徽省休寧齊云山(又稱白岳)。其茶清明后谷雨前采摘,黃中隱翠,白毫顯露,一葉包一芽,狀似金邊鑲碧鞘,碧鞘裹銀箭,十分別致。開水沖泡時,香若幽蘭,芽葉懸浮湯中,朵朵可辨,稍許徐徐下沉,耐人觀賞。
入口鮮醇,咽后生津,回味無窮。數百年來,文人雅士謁山求道,無不于輕風微嵐之中與白岳黃芽結下難舍情緣。《文昌閣五老峰》詩句“最喜茶鐺消肺病,藥欄徙倚試新芽”,便是生動寫照。
白岳黃芽歷史文化介紹
茶業源于漢,聞于唐,興于清,盛于今。茶業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漢末三國就有種茶,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歙州產茶一說,永泰二年(公元766),楊華在《膳安化黑茶第一泡能喝嗎夫經手錄》中寫到歙州、婺洲、祁門、婺源方茶、置制精茶、不雜木葉、自梁、宋、幽、并間、人人皆尚之,賦稅所入,商賈所赍,粒千里不絕于道路。
明崇禎八年(公元1635),黃山蓮花庵一帶產黃山云霧茶,“蓮花庵地平曠,約二畝許,四楹三室,左右映帶,籬茨甚幽麗。就石縫養茶,多輕香冷韻,襲人斷腭不去,所謂黃山云霧茶是也”(明.許楚《黃山游記》),明代中葉,僧大方居休寧縣北松蘿山,創制松蘿茶,制法精良,品質優異,是我國的早期優質炒青綠茶。
清代開始,松蘿茶(屯綠鼻祖)、祁紅大量出口,徽州茶商抓住這一機遇,開創了300多年的中國茶葉經濟輝煌,祁紅、太平猴魁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之后祁紅還獲得布魯塞爾第26屆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等。
清朝到民國時期,中國茶文化的中心就在古徽州,沉積了豐厚的徽茶文化。尤其是建國后的30年發展和茶葉經濟2肉桂茶多少錢0年轉型期的調整、茶園生產體系、茶葉加工體系、產品結構系列日趨合理,為優化茶葉資源配置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碧螺春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