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茶旅融合成效顯著霍山茶葉香飄四海
發布時間:2024-12-16 點擊:43
近年來,霍山縣一直致力于茶文化旅游的發展中,茶旅融合成效顯著,從原先的茶園體驗區,到如今的茶旅小鎮,茶旅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不斷地推陳出新,只為給游客帶來與眾不同的感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訪,助推霍山茶葉香飄四海。
原野茶鄉旅游,從點綴到核心
“在前幾年茶文化旅游僅僅是霍山旅游中的一個小小的點綴,只是在景區周圍象征性開辟一些茶主題文化體驗中心或茶園。而隨著近幾年茶產業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像大化坪鎮這樣子將茶產業、茶文化旅游完全融合起來作為規劃核心的小鎮。”霍山縣旅游局副局長葉芳說,在霍山縣著力打造的茶鄉、花鄉、藥鄉、泉鄉、竹鄉、漁鄉、酒鄉七大特色旅游板塊之中,茶文化目前已經占據了首要位置。
“茶產業在霍山已經發展很多年,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國都頗有名氣,在這個領域進一步增加產值并不容易。”葉芳告訴記者,通過積極引導茶產業與休閑、旅游、文化等產業結合,茶旅融合這個新理念能有效地提高茶農、茶企的效益,擴大霍山黃芽的知名度。
從2014年開始,霍山縣開始在發展茶產業的時候有意識地進行茶旅融合的嘗試,近年來更是將茶葉基地建設與六安茶谷節點、全景霍山景點、美好鄉村的環境整治相結合,同時嘗試將清潔化加工廠建設與茶文化體驗相結合,取得了頗為不錯的結果。“如今六安茶谷串聯霍山16個鄉鎮,全縣茶谷節點有40多處,每個節點都因地制宜設置了景點,而像大化坪一樣的將茶旅融合作為整個小鎮規劃建設核心的小鎮,如今也有四五個。”該縣茶繭辦副主任趙登全說。
茶旅融合地位的不斷上升,也反映在數字之上。2014年和2015年開始推廣茶旅游項目的時候,統共只有不到1萬名游客,而到了2017年,茶文化體驗旅游的團客與自駕游客數量已近10萬。
體驗旅游,內容花樣翻新多
“茶旅融合的內容也是我們不斷摸索出來的。”大別山旅游服務中心總經理陳為兵告訴記者,2015年剛開始承接茶文化體驗游的時候,只是簡單地把游客拉到農戶茶園中,讓游客隨便采茶,采完之后也沒法加工,許多新采的茶葉隨手扔掉了,游客體驗可想而知。近年來,隨著茶旅融合的不斷深入,茶文化旅游也越來越規范,“今年我們就和兩家茶企進行了深度合作,通過一次性承包當地茶農、部分貧困戶的茶園,買斷式經營和農戶指導采茶流程相結合,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游玩體驗。”陳為兵說,為了避免游客體驗游破壞茶農的正常生產,公司專門開辟了30余畝體驗茶園,游客只能在其中體驗采摘。
“針對不同的客戶,我們也開辟了多種體驗模式,例如,對于親子游開展了敬‘孝心茶’活動;對于學生群體,專門打造了研學旅游,增加茶文化講解內容。”陳為兵告訴記者,今年茶春服務中心共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主要來自皖北、合肥以及江蘇、上海等周邊省市,茶葉銷售收入近30萬元,附屬土特產增收近5萬元。
而霍山縣的抱兒鐘秀茶業則打造了更加完整的“鐘秀茶旅”項目,依托企業在落兒嶺鎮、太陽鄉的茶葉生產基地,提供了相對完整的旅游路線。“僅僅做茶文化體驗的話,季節限制太強了,我們也在探索用更多的旅游項目吸引游客。”抱兒鐘秀茶業董事長文亮告訴記者,為此公司專門開設了鐘秀茶學堂,集專家講座、尋訪茶鄉等活動為一體;在白云庵村開辟了大別山私享茶場,定制一畝專享茶園,吸引游客每年多次來茶鄉游玩……
“今年我們企業接待的游客數量突破2萬人次,產值達到了400余萬元。”文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