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漆茶具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發布時間:2024-12-09 點擊:33
福州的漆器工藝始于南宋。傳說清乾隆年間(1736~1795),漆匠沈紹安從一塊木頭已經朽爛,漆灰麻布裱褙的底胚卻完好無損的匾額得到啟發,經過不斷試驗,創制出最早的脫胎漆器。
脫胎漆茶具的制作工藝十分講究,精細復雜。首先按照茶具的設計要求,以泥土、石膏或木模做成產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綢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層裱褙上去,連上幾道漆灰料,待陰干后,敲碎或脫去模型,留下漆布器形,而后經上灰、上漆、打磨、裝飾等多道工序,才最終制成古樸典雅的脫胎漆茶具。一件光彩亮麗的脫胎漆器要經過數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才能完成。
脫胎漆茶具通常由1把茶壺、4只茶杯和1只茶盤組成。壺、杯、盤通常呈一種顏色,并融書畫裝飾于一體,富于文化內涵,除了具有有實用功能外,還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