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茶葉的產地
發布時間:2024-12-09 點擊:43
白毫銀針的產地
白毫銀針作為茶葉中的珍品貴族之一,白毫銀針的源產地在哪里?這么問的人不在少數,主要在福建省福鼎市、政和縣,其中還有一段歷史淵源。
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用菜茶(有性群體)的壯芽為原料,創制白毫銀針。約在1857年,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在福鼎市選育繁殖成功,于是1885年起改用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的壯芽為原料,菜茶因茶芽細小,已不再采用。政和縣1880年選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制銀針。
白毫銀針屬于白茶類,與君山銀針齊名于世。白毫銀針是白茶類的極品,也是歷代宮廷的貢茶。白毫銀針原產地在福建省福鼎縣太姥山麓。地處中亞熱帶,境內丘陵起伏,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年均氣溫18.5℃,年均降水量1660毫米左右;紅、黃土壤,土質肥沃,實為宜茶之地。主要種植福鼎大白茶。清嘉慶初年(1796年之后)始制作銀針白毫,以有性茶樹群體菜茶的壯芽為原料;從1885~1889年間,改以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的壯芽為原料,而以臺割更新后萌發的第一批肥壯春芽最為理想。一般在三月下旬至清明節采摘肥芽或一芽一葉,然后進行初制加工。
白毫銀針芽頭肥壯,遍坡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白毫銀針色白如銀、形狀如針,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東北部,福鼎西北西南部山巒起伏,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都坐落在這一帶,整個地勢從東北、西北、西南向中部和東南沿海呈波狀傾斜,構成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格局。山地和丘陵地面積占土地面積88.1%,平原占11.9%。海岸線曲折,長度432.7公里,境內島嶼、海灣眾多,多為巖岸,大小島礁達200多個,其中島嶼81個,較大的島有福瑤列島、臺山列島、七星列島;主要港灣41個,其中沙埕港融商貿、漁業、軍事為一體,是東南沿海重要的深水避風良埠,可建數座5-10萬噸泊位的碼頭,早在孫中山《建國方略》中就定為天然良港。東南與東海瀕連,西同柘榮縣,南與霞浦縣為鄰,東北、西北分別與浙江省蒼南、泰順兩縣接壤,正北的分水關為閩浙兩省的分界地。104國道跨越境內。縣城離省會福州市299公里,沙埕港距臺灣基隆港142海里。
政和縣位于福建省北部,政和縣地處南平、寧德及浙江麗水三市結合部,東與壽寧、周寧,西與建陽,南與建甌、屏南,北與松溪以及浙江省的慶元等7個縣相鄰。歷史悠久、山川秀麗、地靈人杰、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縣,轄5鎮5鄉3個國有農(茶)場、129個村(居)、1個管委會,22萬人口,土地面積1749平方公里,縣城背靠黃熊山,簡稱熊城。小浦線、建政線以及規劃建設的寧邵高速公路貫穿全境,電力實現全省電網聯網,電信實現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移動、聯通通信覆蓋全縣。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構成“八山一水一分田”地貌,形成獨特的高山、平原“二元”地理氣候。
優越的自然條件早就了白毫銀針獨特的品質,白毫銀針芽頭肥壯,遍坡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福鼎所產茶芽茸毛厚,色白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所產,湯味醇厚,香氣清芬。白毫銀針色白如銀、形狀如針,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