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起源之孔明樹情節
發布時間:2024-12-07 點擊:42
中國人飲茶的歷史要追溯到三國時期,孫吳大臣韋昭“以茶代酒”的故事早已傳為佳話。然而說起普洱茶,就不能不提到蜀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人,他一生致力于匡扶漢室,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治蜀期間,他大力開發西南,鼓勵蜀錦、茶葉的生產與貿易,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忠臣的楷模,智慧的化身。
諸葛亮與茶結緣始于南征。后主劉禪剛繼位,南中地區的少數民族不服,起兵反叛,嚴重牽制蜀漢北伐中原的大業,于是丞相諸葛亮決定先平南中。參軍馬謖送行時獻上“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之策,諸葛亮采納其言。蜀漢軍隊連戰連捷,相傳諸葛亮對南中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七擒七縱,最終使其心悅誠服。
南中戰事平息,諸葛亮實施羈縻政策,授予當地酋長官職,釋放俘獲的伍卒,使其安居樂業,并向蜀漢進貢金、銀、丹、耕牛、戰馬。史料中雖然沒有點明進貢茶葉,但是根據其他文獻可知,當時云南地區已經有喝茶的習俗,所以貢品中可能會有茶葉。
諸葛亮對當地少數民族采取優撫政策,教民栽培茶樹加工茶葉,相關的民間傳說有很多。西雙版納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傳說是諸葛亮南征時丟落了一支隊伍,就地以茶為生,后世將丟落訛傳為攸樂,最終成為地名。西南少數民族對諸葛亮的懷柔政策很有感情,改稱大茶樹為孔明樹,稱古茶山為孔明山,奉孔明為茶祖,并定期舉辦茶祖會。相傳七月二十三日是諸葛亮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當地人就以大茶樹為寄托舉行祭祀活動。此事在地方志中也有記載,《云南通志·古跡》記載,乾隆元年“莽芝有茶王樹……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拔浜睢奔粗T葛亮。
現在的云南省境內,還存活著許多樹齡千年以上的古茶樹,這與諸葛亮南征中因地制宜教民種茶的遺俗有關。諸葛亮深知處理民族關系要注重團結和睦,他明辨是非,以和為貴,向當地民眾傳授茶文化,帶頭飲茶敬茶,潛移默化地改造當地民風。他借茶文化達到治國安邦的目的,把茶文化與政治巧妙結合,用意十分深刻。
飲茶的風俗起源于南方,而三國時孫吳與蜀漢的茶文化并不完全相同。普洱位于當時的蜀漢境內,因此可以推知,諸葛亮南征教民植茶對后世普洱茶的研發,有著非凡的意義。
從諸葛亮南征,至今已有1788年,以此為契機,沿襲歷史民俗,舉辦紀念活動,也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