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企的“四化”道路
發布時間:2024-12-06 點擊:58
中國是茶的發源國,茶葉種植面積和茶葉產量居世界第一,中國有近7萬家茶葉生產性企業,這7萬家茶企的年總產值大約為300億人民幣。
英國在1644年才開始正式從中國進口茶葉,英國本土至今也沒有一棵茶樹,但英國有一個全球知名的茶葉品牌--立頓(lipton),立頓的年銷售額達30億美元。
這就是業內引發熱議的"7萬家中國茶廠不敵一家英國立頓"之源由。這是一件令中國茶葉企業很難堪的事情,更使得中國茶界精英羞愧難當,喜歡以歷史為自豪的中國人當然覺得很沒有面子。
于是,國內興起了對英國立頓的研究,各路人士大談特談立頓的成功之道,就連葉茂中大師也發出了經典之語:立頓除了茶葉品質做得很一般外,其他都做得很好,而中國茶葉除了茶葉品質做得很好,其他都做得很一般。
研究立頓當然是為了學習立頓。那么,我們究竟需要學習立頓的什么呢?
一、時尚化
立頓的品牌是都市的、時尚的、親民的,而不是奢侈的、歷史的、文化深重的和學究味的。并且立頓將這種茶葉時尚化很好地做到了向上兼容。立頓的時尚化直接和生活對接了,而不是曲高和寡、高高在上而遠離當代生活。而中國的茶葉品牌走的正好是和立頓相反的路子。
二、標準化
立頓的產品做到了基本的標準化,不界定產地、不界定季節。立頓通過全球采購茶基和拼配技術,基本消化了產地和季節造成的產品差異,并保持了產品價格的相對穩定。
而中國茶葉的產地甚至精確到了一個個上頭,采摘時間則精確到"明前"、"雨前"等,同價位的茶葉,其色、香、味、形的差別很大,給批量化的供應帶來極大的困難。而且茶葉產品的價格會受到天氣和氣候的直接影響,同品質的茶葉基本是一年一個價,全看老天爺的臉色。
三、大眾化
立頓的產品價格走的是大眾化的路線,加上使用小裝量和簡約化的包裝,使大眾消費者對其價格更加感覺親近,大大提高了消費者購買的隨意性和沖動性。
中國茶葉也不乏大眾化的產品,但普遍缺乏對大眾化產品包括品質、包裝、品牌和營銷的重視,很多大眾化的產品在茶葉店多是以散茶的方式兜售,往往給人偽劣產品、甚至垃圾茶葉的印象。
四、便利化
立頓的產品直接進入超市和便利店等快消渠道,讓消費者伸手可及。而且立頓的產品在保存和攜帶上也很方便,使用(沖泡)更是簡單和便利,而這樣的便利性正是中國茶葉的軟肋!
立頓通過上述的"四化",徹底實現了茶葉產品的商品化。商品化了的立頓,其產品的流通半徑大大加長,銷往全球,同時大幅增加了流通規模。反過來,規模化經營使得立頓可以不斷降低生產成本、不斷攤低渠道成本和營銷成本,從而可以進一步降低零售價格。這或許就是立頓的成功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