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產地:湖北省谷城縣
發布時間:2024-12-02 點擊:51
湖北谷城立足品牌造名茶
谷城縣處于神農架、武當山交界地帶,以及神農架和隨州歷山茶文化覆蓋區域,全縣平均海拔600多米,森林覆蓋率75.6%,是我國最宜產茶區之一。谷城又名神農城,傳說是神農嘗植五谷的地方,也有專家考證谷城是神農發現茶之地。
谷城有宜茶面積30萬畝,現已建成規模茶園16.7萬畝,年產量7442噸,系列產值10億多元。2009年谷城被農業部《中國重點產茶縣區域規劃》(2009~2015)明確為長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綠茶基地縣,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確定為100個產茶大縣之一,排序全國第26位,全省第3位。 谷城已經成為“中國產茶大縣、湖北產茶強縣、中國名茶之鄉”。
一、厚重文化催生谷城品牌發展
谷城地處神農農耕文化的覆蓋區,是神農發現茶、品嘗茶,種植茶的主要區域之一。早在漢書中就有谷城種茶的歷史記載;唐代茶圣陸羽的《茶經》中記載山南道襄州產好茶,主要是指南漳、谷城、保康三縣;宋朝宰相谷城人王之望寫了很多品茶詩詞,贊美谷城的茶葉品質;在清朝,谷城是中俄茶路的重要驛站,《喬家大院》電影就是記載的從漢口販茶到襄陽、谷城再往北的歷史;清政府發布的唯一一個推廣茶葉種、制技術的文告,就是光緒十七年仲春寅日湖廣總督張之洞批轉谷城知縣瞿元燦關于谷城茶農《種茶灸焙法》的文告,要求“鄂湘藩司地方多山各縣仿照試行”。谷城茶葉素來因緯度北、溫差大而形成耐泡久、香味高的特點。
厚重的茶業發展歷史,堅定了谷城縣委、縣政府做大做強茶產業的工作思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共出臺了5個專門文件,支持全縣茶葉發展。谷城縣委常委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茶葉專題研究會。到目前,全縣12個鄉、鎮、開發區,個個有茶園,特別是五山、紫金、薤山、趙灣、南河等5個產茶大鎮,茶農的收入已經達到農民純收入的50%以上,成為鄉鎮經濟的重要支撐,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漢家劉氏”“玉皇劍”已經成為谷城茶葉的龍頭企業,對谷城茶葉發展起了決定性的拉動作用。
二、品牌理念派生出“中國名茶”
谷城茶葉種植面積大,產量大,品質好,耐泡性強、高香特色顯,但價格低,附加值低,針對這種狀況,全縣多次組織涉農單位、茶葉技術人員深入茶葉企業進行調研,經過長時間思索和探討。谷城適時提出“發展谷城‘貢茶’,打造中國名茶”的理念。經過近三年的努力,茶葉生產發生了質的轉變,改過去的分戶經營,為“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集團化經營;改過去小作坊生產,為現代化、清潔化、標準化的有機茶加工廠生產;改過去賣散茶、賣原料,為賣包裝茶、賣品牌茶。漢家劉氏的茶葉加工廠已經成為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漢家劉氏公司的“劉峻周綠茶王”已經賣到每500克9999元,玉皇劍的劍王已經賣到每500克1998元。現在漢家劉氏、玉皇劍已經成為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優秀企業和品牌。
三、標準化練就谷城茶品牌內質
2003年,《湖北省優勢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區域規劃》把谷城列為全省優質綠茶出口基地。省農業廳將谷城定為無公害茶葉生產示范基地創建縣。襄樊市委、市政府將谷城茶葉劃為無公害發展示范區。2009年,湖北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意見,為全縣發展茶葉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谷城縣委、縣政府適時提出了“穩定面積、提高單產、主攻品質、壯大龍頭、打造品牌、拓展市場”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科技創新和品牌戰略,持續推進茶農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收。
1.建立有機綠茶標準化示范基地
全縣選擇在薤山、紫金、五山建立了5000畝標準茶園,按照“生態谷城”建設的要求,大力實施茶園清潔化工程,建立茶園生產檔案,指導茶農科學合理使用生物農藥、農家肥和有機肥,加強生產資料市場管理,嚴禁高毒高殘留農藥、除草劑、生物調節劑等在茶園使用。同時,陸續從浙江、福建等地引進良種茶苗在示范區建立了3000畝無性系良繁基地,常年育苗1000萬株,為發展良種茶園或改造低產劣質茶園提供了保障。
2.強化產業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自2006年起,全縣相繼成立了大薤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玉皇劍茶葉專業合作社、觀山云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谷城貢茶茶葉專業合作社等4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網絡135個茶葉種植加工大戶和銷售業主,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系列服務;二是以縣植保站為依托,建立了茶園病蟲害及重大災害預警預報防控體系;三是以土肥站為核心,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依托,建立了茶園測土配方施肥一體化服務體系;四是以農產品質量檢測站為核心,建立了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五是縣政府與與華中農業大學茶學專業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為全縣茶葉提供科技支撐。
3.制定完善質量控制體系
一是嚴格技術標準,全縣相繼制定了谷城縣名優茶加工技術標準、有機茶生產技術標準、無公害標準茶園建設技術,下發到各茶葉鄉鎮執行。2009年,制定并發布了《谷城綠茶生產技術規程》襄樊市地方標準和《筑陽翠峰有機綠茶》企業標準;二是規范加工環境,全縣因地制宜、科學布局,關停并轉了69家加工作坊,新建了3個標準化生產車間,引進3條清潔化加工生產線,配套名優茶機200余臺(套);三是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生產營銷管理制度、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推動全縣茶葉標準化生產進程。
四、張揚品牌打造“中國名茶之鄉”
大思路決定大發展。谷城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茶文化、茶品牌建設。
1.利用茶事活動,大力宣傳谷城植茶的悠久歷史
五山鎮先后舉辦茶文化節達10次之多,紫金鎮每年開展以“斗茶、品茶、唱茶”為主題的茶事習俗,其他鄉鎮也不同形式地開展了各種茶事活動。從2009年開始,谷城縣委、縣政府更是把茶事活動作為全縣富民的重要戰略提到議事日程上來。2009年4月26日,由縣政府主辦,由玉皇劍公司、漢家劉氏公司、筑陽翠峰公司承辦,舉行了首屆鄂西北茶文化節。2009年6月,又在薤山舉辦了神農文化節活動,采取名家拍名山,大力宣傳谷城的茶文化底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茶文化與旅游相結合。
在五山鎮以全國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建立茶文化生態旅游公園,在薤山以神農農耕文化為核心,建立神農植茶臺。在紫金鎮以重訪漢高祖故道、重走三國茶路、重品劉峻周老茶為載體,建立茶葉博物院,開通鄉村旅程線路,同時主推茶產品為旅游商品,讓游客看谷城茶、品谷城茶、購谷城茶、送谷城茶。
3.大力扶持有茶文化內涵的茶品牌
谷城茶文化底蘊厚重,背倚荊楚文化、神農文化、道佛文化、西洋文化,有大量的文化資源可供挖掘,目前已形成了歷史品牌“漢家劉氏”、文化品牌“玉皇劍”、地域品牌“筑陽翠峰”。其中“漢家劉氏”始創于北宋重和一年(1118),是漢口、襄陽著名的老字號。大書畫家米芾為其題書“漢家劉氏茶坊”匾牌,主要代表人物劉峻周曾被清政府和漢家劉氏茶坊派往俄羅斯種茶,至今被當地形象地稱之為“劉茶”。漢家劉氏茶近年發展迅速,在全國開設專賣店22家,加盟店86家;在縣城擬投資3億元建設世界劉氏茶飲料、茶食品加工工業園;在縣內和紫金鎮政府聯合打造“中國高山高香茶第一大鎮”;在縣外花巨資收購赤壁羊樓洞松峰茶葉公司。“玉皇劍茶”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與玉皇大帝密不可分。茶鄉五山現尚存與玉皇大帝降臨五山傳說密切相關的“玉皇街、玉皇殿、玉皇池、玉皇柳”等多處遺跡。“筑陽翠峰”以神農氏教民嘗植五谷為背景,品名取自秦時谷城古稱“筑陽”,產自谷城之祖山、“中國南避暑山莊”——大薤山,該地高海拔、多物種的自然稟賦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筑陽翠峰”茶甘甜醇厚、清香四溢的獨特品質。
谷城縣委、縣政府將繼續秉承這種文化興茶、文化興企的理念,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借助不同渠道,加速茶文明的傳播和茶品牌的推介,努力把谷城茶葉作為全縣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去發展,把谷城茶葉作為鄂茶的主要品牌基地、文化建設基地去打造,利用本土品牌,廣泛開展招商引資,力爭5年之內谷城的茶產品、茶旅游、茶藝連鎖銷售總收入突破100億元。